别让孩子的智慧,悄悄的溜走了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9月29日 09:02:30 

  人类生存的一切起源都有他必然的自然规律,想逆然而上的人,必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让年幼的孩子过早的接触他本可以更晚的接触的知识和事物,反而她们本应该学会的礼仪、日常规范、道德认知和对大自然的接触却是越来越少了,可是家长去还不以为然。

别让孩子的智慧,悄悄的溜走了

  这两天空余的时间,一直在看《幼儿教育》杂志上的文章,其中十月份的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名为《教育应敬畏儿童的自然智慧》,把我的眼球牢牢的留住了。一开始我也没有怎么觉得,到是越看越有想法,越看约有感触。看着这篇文章中写的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我就想到了我们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的一些孩子,她们的家长对它她们的期望也是那么的高,可是只要她们做的有一点不对,家长就变得异常的严格,孩子取得了成果却没有及时的肯定,而是让她们继续努力,对其他大人就开始吹捧自家的孩子有多么的好,已经学会哪些东西了。难道孩子就是你们大人心中学习的机器、攀比的工具吗?试问你们的童年生活你们是怎么过来的?没有这么刻意的强求学习,你们就没有很好的工作了?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家长们,你们现在还有学习吗?还在进步吗?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美好的童年,有的是时间让他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童年就只有一个,等她们正的老了,她们回忆着一生的经历,就是从幼儿园到老了,不是学习就是为自己的生计做拼搏?那快乐呢?快乐在哪里?

  我突然想到,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教学楼、在寝室自杀的呢?难道不是家长和现在的教育对孩子们只产生负面的压力,却没有及时给孩子们做好心理调整的过程,有很多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否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考的好了继续努力,考得差了一顿严厉的斥责或是毒打!那现在有多少家长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一下她们是否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多少家长还会和孩子交心,观察孩子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现在的孩子都背负了太多的期望,到最后总觉得自己活的不像她们自己了,就是父母的附属品。

  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一句话写的很好,“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是历史之子,儿童生来就是一个‘游戏者’、‘探索者’‘思想家’‘梦想家’‘艺术家‘童话家(神话家)’”一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亮点,也许他的梦想就是他以后成就的事业。抓住孩子们最初的梦想,让她们懂得抓住自己的梦想,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不就是一件孩子也很乐意的学习过程,家长也能高兴的看着孩子们不断的成长吗?何必把太多成人话的知识一下自己都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呢?就像让自己放弃最想做的事业一样,你愿意吗,家长?如果你是孩子,你想一想,逼迫你做你一点兴趣也没有而且枯燥的学习,你愿意吗?

  家长们总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实,家长们都提倡教育,但是却提倡反自然的“消极教育”,也总是对孩子以“你必须用多少时间把这些学会”“你必须要锻炼身体”“你必须……”可年幼的孩子看到家长严厉的眼神和如此强硬的口吻,她们只知道跟着家长的指示做,根本不敢说出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何意义?到最后,家长也得不到她们满意的成果。

  教育中的“柏拉图问题”表明,教育所赋予人的与自然人性(人性)所赋予人的相比,是渺小的;尽管人离不开教育,但是教育在自然人性面前应当保持谦恭和畏敬;教育本身发挥左右也要建立在自然人性的协作和配合上,教育要倚重自然人性并通过自然人性而发挥作用。其中就体现了,对孩子的教育要尊重自然任性,不能把硬生生的知识硬塞给孩子,不如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就像每个刚出生的婴儿能在不知不觉中,用最快最短的时间学会自己的方言和母语,家长不也常常说:“诶,这些词语和句子我们从来都没有去故意交给这小家伙,这个小家伙就自己学会了!”这个就不是最好的例子吗?

  • 早期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