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要趁早,智慧妈妈的不二选择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6月12日 10:47:38 

理财要趁早,智慧妈妈的不二选择

  昨天蓝蓝整晚被妈妈训,大意是工作了小一年,到现在依旧是无产阶级,超级大月光。虽然蓝蓝满是抱怨“女孩就爱买东西啊”,但是和妈妈对了对最近的开支,额,每月花在衣服鞋子上的钱就到了2000块,基本属于拿完工资还没捂热就去贡献给信用卡的状态,最关键,钱有时还花得糊里糊涂。所以,蓝蓝做了一个巨大的决定,洗心革面,学会理财。一方面,从现在开始要学会记账,保持收支平衡;另一方面,就是要学会分配,将收入分为硬性开支,比如房租啊水电;消费开支,和朋友出去娱乐、购物;发展型消费,健身、学习;稳健存款以防不备和投资等等。而在想东想西制定计划的时候,蓝蓝想与其成年之后才去想理财的事情,不如从孩子打小就开始培养。宝贝们长大后就不会像蓝蓝这样一工作一赚钱就开始大手大脚,嘿嘿嘿,免了个尴尬期。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有钱

  一项调查显示:6岁-15岁的孩子拥有的零花钱、压岁钱已高达56亿元。在被调查的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大中城市的450万名6岁-15岁的儿童中,87%的孩子拥有零花钱和压岁钱,平均每人每月可以从父母和亲属那里得到60元零花钱,压岁钱平均高达730元。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财商教育像智商、情商教育一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他山之石

  美国:卖玩具换收入

  美国父母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他们认为:“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家庭,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英国: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英国的理财教育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

  日本: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日本人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

  法国:家长给孩子设账户

  法国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开始进行“家庭理财课程”的教育。在孩子10岁左右时,给他们设立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当孩子有了独立账户后,法国家长就不定期给孩子零用钱了,而是借助一些特别的日子,如节日、生日等才会给孩子零用钱。他们的理由是:孩子并非家长的雇员,他们也没有为家庭创造任何财富,因而不要让他们产生定期“领工资”的错觉,时间长了,没准会误以为向家长领取零用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犹太人:延后享受

  “犹太式”的财商教育:“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

  萌芽君的建议

  思想启蒙:

  不应该盲目地给孩子灌输财商方面的知识,这种填鸭式教育弊远大于利。父母应该在与孩子日常交流中因势利导,让他能够正确认识为什么赚钱、花钱、存钱?虽然听起来好像挺深奥,毕竟孩子还小,但是让他们偶尔和他们讲讲工作,“妈妈今天设计了个草图,宝宝,有自己的工作感觉好自豪啊。妈妈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给宝宝买玩具哦。”或者带着孩子和自己一起买菜,“小家伙,去问问爸爸喜欢吃什么。妈妈今天做大餐,宝宝的任务是问完爸爸爱吃什么然后去买菜。”

  寓教于乐:

  很多小家伙最早接触的财富观念,都是从游戏开始。比如“地产大亨”或者“大富翁”,大多是虚拟买地、盖房子、收租金的过程。通过玩这个游戏,有些小家伙在上幼儿园中班时就能口算“50万减12万5千等于37万5千”这样的6位数以上加减法,甚至能从游戏中感悟到赚钱规律:花钱多的地产,赚的钱才会更多!高投入才会带来高回报,当然,同时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当然,这不是让所有家庭都一窝蜂去买玩具,家长们完全可以因地制宜,比如家里有积木,家长就可以和小家伙玩积木的游戏。一个月30天,前15天,妈妈每天给宝宝2块积木,宝宝如果听话,可以多得2块,如果想吃计划之外的零食,需要付出一块积木,然后月底看是否有剩余。如果月底有剩余,那么宝贝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如果没有,哈哈,那就告诉小家伙什么叫做节省。

  • 早期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