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爱发脾气 聪明家长巧应对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7年02月24日 10:02:47 

  一、宝宝爱发脾气的原因

孩子为何爱发脾气 聪明家长巧应对

  1、不甘心屈服但又无法控制。宝宝自知自己是弱小的,特别是在大人们站得高高地和他说话的时候,他是多么地希望自己能够快点长高能够有大人的强大力量啊!可是他们知道自己只是小孩,还只能乖乖地听爸爸妈妈的话,但是他们内心是多么的不甘心啊,却又无法控制,所以他们也只能耍赖、发脾气来宣泄他们心中的不满了。

  对于宝宝无缘无故的发火,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宝宝觉得爸妈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很多家长要宝宝去做某件事的时候,都是单向沟通地发命令,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宝宝的感受,家长真的很少会蹲下来询问一下宝宝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者征询一下他究竟想不想去做。

  2、想做很多事,却不被许可。孩子到了3岁左右,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会迅速膨胀起来,因此很多时候你会看见他想要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想要从高的地方跳下来,或者去捣弄一些尖利的物品。家长在这些紧张时刻毅然大声喝止宝宝,“危险”“你这样做不对”像这些简单又直接的语言就这样粗暴地中止了宝宝的冒险之旅。

  虽然说我们都生怕孩子受到伤害,但经常对宝宝的探索行为泼冷水只会让宝宝容易变得妥协、胆小怕事。所以家长不妨在平时多给宝宝上安全教育课,跟他解释他日常这些冒险行为很容易受伤,要他学会尽量避免。而相对安全的事,那么家长就放手让宝宝大胆探索吧!家长可以主动给孩子的探索行为创造安全的条件,比如可以整理好房间环境,把有危险的东西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消除安全隐患。

  3、宝宝的体力跟不上脑力。或许有些事情确实危险,爸妈不允许做,这无可厚非,但有些事情宝宝想做,但自己的体力却跟不上,对此宝宝就只能生闷气了。宝宝的好奇心很重,什么事情都想一探究竟,所以你会发现他常常这里跑跑,那里瞧瞧,似乎有耗不尽的精力。而事实上,宝宝毕竟年纪小,体力消耗比较快,所以即使还想玩但还是力不从心。

  家长不妨在给宝宝安排活动时注意劳逸结合,动态活动和静态游戏交错进行。比如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妈妈可以计划午休以后先让宝宝玩积木、娃娃等相对静态的玩具,然后在3点左右吃个小点心让宝宝休息一下,到了4、5点太阳不这么猛烈的时候,带宝宝到楼下散散步或者到公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4、其他小朋友不配合。妈妈发现宝宝独自玩积木、小汽车的时候似乎更投入、高兴一些,但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些互动性强的游戏,宝宝的脾气就变得比较暴躁,很容易和其他小伙伴起冲突。难道宝宝不喜欢集体活动吗?

  其实宝宝在群体游戏中容易暴躁发脾气,并不是因为宝宝性格上的问题或者是宝宝不喜欢群体游戏,很可能只是因为一些小朋友总是不配合,宝宝难以全心投入而变得很火大呢。这些情况是很常见而且是很难避免的,因为家长不可能站出来维持秩序或者为宝宝出口气什么的。

  相反地,这些情况让宝宝多经历对于他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好处。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家长不便插手,家长的置之度外其实是一种放手,让宝宝明白到他不能总是依赖父母解决问题,必须学着自己解决。

  5、复杂的玩具不听话。宝宝本来自己开心地玩玩具,但玩着玩着突然发起脾气把玩具仍得远远的,妈妈对于宝宝的这种性情变化真是摸不着头脑。又没有人招惹宝宝,为什么他会突然生气呢?这很可能是因为他手上的玩具让他很受挫哦。

  爸妈想要开发宝宝智力发育就给宝宝买了很多益智玩具,但是一些玩具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宝宝的智力发展水平,以致于宝宝不但没有享受到玩具带来的快乐,还让宝宝很烦躁。在这个时候,家长不妨主动和宝宝沟通,了解宝宝对于这个玩具的看法“宝宝怎么了?觉得这个玩具不好玩吗?”

  如果宝宝表示不会玩这个玩具,家长可以给宝宝指导,陪着宝宝一起玩;如果宝宝还是表示“不好玩”,那么家长就先把玩具收起来,等宝宝年龄稍大一点再拿出来吧。下一次爸妈在给宝宝选购玩具的时候,不妨多听听宝宝的意见,不要一味只选购发展智力的玩具哦。

  那么,如果宝宝发脾气,家长要如何应对呢?

  二、宝宝发脾气怎么办

  1、避免可能使脾气爆发的突发状况产生,设法使日常活动保持一致性和规律性。活动日程有变化时,给孩子一个5分钟的缓冲与调适过程。

  2、在出门之前请确保孩子吃饱睡好,这样孩子不易因小的挑衅行为而发脾气。收好那些对孩子难以抵挡的诱惑,如不要近晚餐时在厨房柜台上放置巧克力,这样可以避免触发战争。

  3、让宝宝有一点点的控制权。如让孩子自已选择要带什么书到车子里,或者选择想要吃什么午餐。这些小的选择对父母来说不会有太大区别,但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他们自已能在某些程度上控制自已的生活。

  4、做些小让步。有时候父母可以做些小小的让步,尤其是仅仅涉及到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时,如与其听孩子尖叫30分钟,父母也可以选择让孩子多看15分钟电视。

  • 早期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