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宝宝—逻辑敏感期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7年04月14日 11:10:36 

  现象描述

"问题"宝宝—逻辑敏感期

  宝宝在2岁多,3岁左右的时候会特别执着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水剪不断?”、“为什么天会黑?”、“为什么不能玩剪刀?”、“为什么要去幼儿园?”、“妈妈为什么要上班?”、“为什么小鱼会游泳”、“为什么我要穿衣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问不到的。面对宝宝没完没了的提问,真是要崩溃了有木有?顶住!千万要顶住。因为你此时的做法直接关系到宝宝逻辑思维的养成、学习欲望的激发和思考问题方式建立。

  小七解读

  通过对1000名2-10岁的孩子日常生活进行分析,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数据统计表明,一天内,孩子们平均对妈妈提问了228个问题。临床心理学家安妮.麦科马克分析,“孩子的大量提问来自于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周围的点点滴滴对他们来说都充满新奇,他们渴望能了解的更多。”

  事实上孩子的提问,恰恰说明了他们在主动思考,当我们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解答时,他们慢慢出现了逻辑思维,逐渐能够理解,“身体饿了要吃饭,食物能提供给我们营养,让我们变得更高更壮。”;“夜晚过去了白天会到来,是因为地球在转动”......正是通过这一问一答,孩子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很多时候孩子会对同一个问题反复提问,或者开启连环夺命追问模式,打破砂锅问到底,其实他们可能并不是想要一个答案,而是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开交流,他们反复提问的背后或许是在告诉你“妈妈,我想和你多谈谈这个”,或者是在向你传达“妈妈,其实我想怎么样,”,或是“妈妈,其实我不想怎么样。”家长们除了要给出答案之外,还要能准确捕捉到小家伙的弦外之音哦!

  一般来讲,敏感期通常会在2周、1个月、3个月甚至半年或者一年内消失,当然每个孩子过渡的时间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顺利渡过了敏感期之后,孩子的心智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

  小七支招

  面对小小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多加鼓励和引导,不要不耐烦或者随便给出一个答案,搪塞敷衍。长此下去,孩子会不敢提问,慢慢被扼杀了求知欲,或者不能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

  好奇、好问、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是非常可贵的思维方式,当孩子提问时,如果妈妈手头有些事情,最好能停下来,先解答孩子的提问,如果不能,也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另外,如果家长确实不知道答案,不要不好意思,或者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家长权威”而胡乱给出一个答案,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对宝宝说“我们一起去看看书吧,书里会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孩子探索未知的领域。当然此时如果能有一套百科全书最好不过了,因为在敏感期,孩子的认知速度是事半功倍的。

  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也可以适时的反问,比如孩子说“为什么要洗手”,你可以问宝宝“你觉得为什么呢?”或许孩子会给你一份充满想象力的答案也说不定哦。而且通过反问模式,可以启发孩子自己思考,形成良好的互动。

  不仅如此,家长们如果能举一反三,引发孩子的联想,那就再好不过了。比如孩子会问“妈妈为什么我要穿衣服,而小猫就不穿衣服?”你可以告诉他答案,然后启发引导他思考“和小猫一样,小猪、小狗、小牛、小羊都不穿衣服,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孩子会理解的更加深刻,长此以往,思维也会变得更加开放。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也要知道,孩子的提问有时候只是在表达自己的一种想法,比如孩子会反复提问“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不能看电视?”,如果你跟他解释“如果不睡觉,身体会累啊,会生病啊.......”就错了,直截了当告诉他“睡觉时间到了,必须上床睡觉了!”效果会更好一些。

  嘉宾支招

  张帆:逻辑是我们的大脑进行思考的规则。如果有人的话不合逻辑,我们的大脑立刻就会发觉。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我们对事物进行对比,分析,概括,综合,推理,并且通过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不同于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非常依赖于语言,因为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以事物的形象作为基本原料的,而是以语言为基础。艺术家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数学家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

  当宝宝开始不知疲倦的问“为什么”,对因果关系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时候,表示宝宝开始进入逻辑思维敏感期,这也意味着宝宝的语言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时期的爸爸妈妈们,面对宝宝的追问,务必耐心,在面对一些严肃的问题或者是科学问题的时候,要给予专业的回答。更多时候,可以引导宝宝自己思考并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宝宝答案,这样等有利于锻炼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宝宝问“妈妈,为什么叶子会落下来?”,就可以引导宝宝观察并思考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早期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