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怀孕怎么办 什么情况导致意外怀孕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01月21日 09:46:28 

  1、边缘性行为如果只有抚摸或是隔着衣物的器官接触,怀孕的可能性基本就是零。但,一大部分边缘性行为已经有了性器官的直接接触,虽然没有深入,但如果精液进入了阴道内,是可以视为一次内射的。虽然进入不深,但是如果有了一定量的精液,同时正好是在女性排卵期,还是有一定几率会怀孕的。这应该是边缘性行为怀孕案例的根本原因——虽然边缘怀孕的情况少之又少。

意外怀孕怎么办 什么情况导致意外怀孕

  所以,哪怕是边缘,最好也戴上套套吧。

  2、紧急避孕药紧急的避孕原理有三种:

  ①如果还没排卵,就推迟排卵。

  ②如果已经排卵,形成药膜阻止精子前进。

  ③如果已经结合成受精卵,抑制子宫内膜发育,阻止受精卵着床。

  这三种方式都是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来达到目的的,但如果身体反馈较慢,或是受精卵着床较快,那紧急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所以,对于紧急来说,吃的越早效果越好,过了72小时基本就可以视为不可能有效果了。

  3、半程套套半程套套的失败原因和外射基本相同,只是少了射精前的那一条。半程套套避孕的成功率要略高于外射,但同样不推荐,毕竟,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外射和半程套套怀孕的可能性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大。

  4、全程套套全程套套是最值得赞许的避孕方式。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全程套套,套没破,完事及时拔出来,没掉进去,去掉套套以后没有器官上的接触,怀孕的可能性就是零。而套破和掉进去这两种情况几乎是可以等同于内射的。

  每2000个用套套爱爱的情侣,会有13例人流。每2000个用套套的情侣里会不会有13个用半程套、用套之前没检查破没破、使用方法不正确导致破裂、过程中掉进阴道中的?我觉得会发生这些情况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百分之零点六五了。而且记住,这个数据已经是不考虑那些没做保护措施的人群了,所以,正确使用套套到底有多少概率怀孕,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吧。

  安全套避孕失败主要是三种情况:①性交进行到一半才带套。②避孕套破裂。③避孕套脱落。而引起以上三种失败情况的原因主要如下:

  (1)使用过迟。

  (2)摘套过早:13.6%至44.7%的使用者在性交结束之前就急急忙忙把安全套摘掉。

  (3)带套之前就把卷起来的安全套打开。

  (4)没有给精液留下一定的空间。

  (5)没有把安全套前端小泡内的空气排空。48.1%的妇女和41.6%的男子忽视这个问题。

  (6)有4%到30.4%的人把正反面搞错了。

  (7)有11.2%的妇女和8.8%的男子使用时没有完全打开安全套,只保护了阴茎的一半左右。

  (8)有2.1%至11.2%的让避孕套接触利器而使之出现裂口。

  (9)有75%的男性和82%的女性使用前没有检查安全套的质量和状况。

  (10)有16%至25.8%的人没有使用润滑剂,从而增加了破裂的机会。

  (11)错误的润滑剂。

  (12)阴茎的撤出时间不当,约31%的男子和27%的妇女报告撤出太迟,阴茎完全疲软后再撤出安全套容易脱落在阴道内。

  (13)有1.4%至3.3%的人重复使用本来是一次性的安全套。

  (14)有3.3%至19.1%不恰当地贮存安全套,过热的环境、暴晒、装在贴身衣袋内。

  5、体外射精外射的过程中,一共有三种精子进入女性体内的可能性:

  (1)尿道中有残留精液,在男性兴奋时随排出的尿道球腺液进入女性体内。尿道球腺液本身是不含精子的,这种情况主要会发生于上一次射精过后不久又无套进行了第二次爱爱,导致上次残余的精子进入了女性体内。通常来讲,两次相隔时间较久、或是男性有过小便的情况,就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了。

  (2)男性为了延时,在有射精感时立即停止性交。很多男人为了让自己能保持的久一点,会在感到快要射精的时候忽然停止,等射精感消退再继续做爱。事实上,有撸管经验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产生射精感的时候忽然停止,也会有少量精液流出,但不会软下去,可以继续。我认为这是外射导致怀孕的最主要情况,男人通常会觉得最后完全射出来、射完就软了的情况才是射精,但其实只要有射精感,就代表已经有精液开始从里面向外流出了。

  (3)男性射精前反应迟缓,为了贪图快感,拔出过晚。男人在达到顶点的时候有时候会产生不想拔出来的欲望,从而导致拔出少有迟缓,这个过程可能就会有精液已经射入了女性体内。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外射避孕失败的情况。

  6、安全期不要盲目迷信安全期,理论上来说,安全期是最不安全的避孕方法。安全期法只有月经非常规律的姑娘才可以使用。在国外,如果要通过安全期避孕,必须有专业的医生指导,并且记录6-12个月的数据,确认月经周期非常规律后才能使用。相信很多月经一直很准的妹子都出现过忽然一次月经推迟的情况,而且应该不在少数。

胎教音乐
  • 孕产疾病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