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老师说:“最大的幸福来自园长的赏识。记得刚到幼儿园的第一年,园长分配我担任大班的班主任。接到这个任务,我心里既高兴又担心。老园长看出了我的心事,找我去谈心,并告诉我:‘我让你带这个班,我知道你是有能力的,一定会干得很出色的……’听了这席话,我不再担心什么了,反而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感动。”
那么,如何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呢?关键还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一位老师说:“刚开始工作时,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些设想。特别是在毕业几年后,就想把工作做好一点,按好的标准要求自己,有公开课我就要求上,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我也争取。反正当时的想法是课要上好一点,能出去学习就争取出去,以自己实际成绩赢得领导赏识,不刻意拍马。”
6.源于工作中获得的发展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幼儿获得成长,教师自身也获得一定的发展。雷伯曼1995年指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该是自身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发展是在与幼儿互动中、在与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中、在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反思中获得的。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育能力的增强,还意味着个人整体的成长。发展本身能带给人幸福,因为发展是生命的本质。
对教育事业的不断追求,其实就是人的“实现趋向”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求完满的趋势,是个体充分发挥机能的表现。这种追求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和充实感,而体验充实感本身就是幸福。
一位老师说道:“在追求的过程中,觉得很快乐,没有特别累的感觉,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一个目标达到了,自然又有另一个目标。从1998年到现在,工作中感觉最辉煌和幸福的时候是幼儿园创省一类园的时候,当时幼儿园整体氛围很好,人很充实,整天很忙碌,干事总是一身劲,也有竞争的意识。其实幸福体现在追求的过程中。这份工作给我的内在回报是觉得自己在不断完善。我个人的发展是逐步从混沌走向清晰的,是一个不断思考、反思自己的过程。”
7.源于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工作性质和价值的认识。教师只有对工作性质有了正确认识后,才能从内心上接受它,才能体验到幸福感。有位老师说:“刚参加工作第一年,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甚为失望。那年,我刚18岁,等于是个大孩子。我梦想中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们整天一起唱呀、跳呀!可等待我的现实是带班时一人应付三四十个小班孩子,每天只是忙着喂饭、穿衣、穿鞋、擦屁股,哄他们不哭,做这些在我看来连保姆都不如的琐碎工作。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回家总是‘以泪洗面’,向父母抱怨,怀疑我的青春就要被这些什么都不懂、也不会的小家伙淹没,那时的我真的很痛苦。渐渐地,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对这些事情早已习以为常,幼儿园的工作首先就应该是将孩子照顾好,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才能谈到教育。所以说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同样重要。产生这种认识后,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闪光的表现和优点,工作带给我的乐趣也越来越多。”
每一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价值,人们拥有不同的关注视角,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就像杨启亮老师所说的:“行为必然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外在价值,满足主体需要创造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仅限于外在价值,或以外在价值为根据来评价主体,就有了高尚、伟大、奉献等说法,而如果换个视阈,研究内在价值,或以内在价值为根据来审视主体,就有了主体体验中的充实、收获和幸福等。”一位幼儿教师的真实感受说明了这一道理:“有段时间非常灰心和痛苦,觉得不实惠,觉得自己只是工具,拼命工作都是为他人服务。那时我们几个能干的老师经常在一起谈心,觉得只要对得起家长就行了,没有必要那么卖命。所以当时主任叫我们搞活动,我们都不干,都觉得是为他们干的。最近想一想,其实工作也不是为了谁,对自己也很有价值。现在主任叫我干事,我还是认真干,也觉得没有那么痛苦了。”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是将工作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认为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与生活不可分,是生命的重要内容。这样,工作才是享受,而不是枷锁。如果把工作看做负担,将之视为谋生的手段,体验到的一定是痛苦。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就需要消除工作的异化状态。目前工作的异化主要体现为工作的虚假性。人们努力工作不是因为工作本身的意义,而是为了晋升到更高的级别。换句话说,工作已经成为达到某一高位的媒介或工具。这就决定了,多数人不能发展出对工作本身的情感,不能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满足,更何谈对工作的‘爱’和‘专一’。”如何避免工作异化?首先,在工作过程中不被组织机构强加给其成员的种种目标诱惑,为自己赢得巨大的自由;其次,在工作中加进个人的创造性,把工作改造成一种个性的表现。实际上,即使一种普通而单调的工作,也能被改造成一种艺术的东西,关键在于工作者是否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开拓自身经验的尝试,而不仅仅把它看成一种任务。“总之,只要人看到工作本身的价值,发掘出工作本身的审美趣味,对工作永远采取一种主动态度,不被工作主宰和控制,就有可能使工作成为个人自由的表现,就有可能在工作中把人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