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老公公和老婆婆年纪大了,为什么还要干活?
师:老公公砍柴时,旁边的小动物是谁?它可能会说些什么?你来学一学山上野鸡说的话,好吗?
师:老婆婆纺纱时,纺车上面的小鸟,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你来学一学小鸟说的话,好吗?
教师小结:这两幅剪纸画,表现出来的是传统中国人的美丽形象。古时候的中国人,虽然贫穷却很勤劳。每天很早就起床干活,男人们上山砍柴、捕猎;女人们在家纺纱、织布,很晚才能停下来休息,每天能够吃饱肚子就觉得很快乐、很满足。瞧,画面中的老公公上山砍柴,山上的野鸡愿意和他做朋友;老婆婆认真地纺纱,小鸟为她唱歌,这样的画面,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温馨、很快乐!
(评析:绘本中共有23幅剪纸画,每一幅剪纸画都很美,在3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一幅幅详细欣赏。我重点找了两幅"剪纸人物"的画面,突出显示老公公、老婆婆勤劳、朴实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师幼对话欣赏、情境体验式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感受并体验画面中人物和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画面美感。)
③重点欣赏:感受民间剪纸的寓意美。
6、吉祥寓意
师:这一幅剪纸画很常见,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喜欢在喜庆节日里,往自己家的墙上、窗户上贴这样的剪纸画(或窗花)。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一幅剪纸画给你什么感觉?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师:这两只老鼠和我们刚才在封面、封底上看到的老鼠有什么不同?
师:这是两只"钱鼠",你猜,老公公、老婆婆会喜欢这两只"钱鼠"吗?
师:那么,你喜欢这两只"钱鼠"吗,为什么?
师:人们为什么要往窗户、墙面上贴象"钱鼠"这样的剪纸画?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预先设计一个补充环节。如幼儿能顺利讲出"人们喜欢'钱鼠'类剪纸画"的原因,教师马上给予积极肯定与表扬,不需要增加补充环节。如幼儿一时回答不出,教师可以出示预备的"龙年吉祥、恭喜发财、连年有鱼"这三幅具有典型性吉祥寓意的剪纸画,丰富并拓展幼儿相关民俗知识与经验。)
教师小结: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在自己家里的窗户、墙面上贴各种各样的剪纸画。这些剪纸画大部分是红色的,色彩鲜艳、形象夸张,不仅烘托了节日里的欢乐气氛,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大家都希望明年的新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评析:民间剪纸能普遍、广泛地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人们祈求丰衣足食、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些美好与朴素的愿望,借助剪纸的吉祥寓意传达出来,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向往。我将这一幅"红色钱鼠"作为重点欣赏画面,有助于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红色钱鼠"的吉祥寓意,并能有效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验并感悟民间剪纸艺术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
4、完整欣赏绘本,整体欣赏与感受绘本中剪纸艺术的美。
①欣赏绘本中的"图文"故事,了解"钱鼠"典故。
教师完整讲述绘本故事,幼儿同步翻阅小图书,完整倾听故事内容,了解"钱鼠"典故,整体欣赏与感受绘本画面中剪纸画的美。
②交流与分享"整体欣赏"后的审美感受。
师:看了这本剪纸小图书,听了关于"钱鼠"的民间故事,你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
师:这本小图书,不仅故事好听,上面的剪纸画也很美。故事里的老公公、老婆婆很勤劳,愿意帮助别人,他们是两个心地善良、心灵美丽的人。画面中的两只小老鼠非常可爱,它们是两只"钱鼠",是吉祥物,能够给老公公和老婆婆带来幸福和快乐。书里的很多画面都是非常美丽的,许多小朋友说"看了还想再看",说明大家都很喜欢看这本书。我把这本小图书放到我们班的图书区,你可以在自由活动的时间去翻一翻,看一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会更喜欢看这本书。
活动延伸:
1、在图书区提供小图书,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绘本画面中剪纸艺术的纹样美、构图美,逐步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2、在美工区提供小剪刀和各类彩纸,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民间剪纸的基本方法与简单技能,鼓励并支持幼儿创作"儿童剪纸画",逐步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