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周)第二次游戏:小吃店1、活动目标:
(1)能较为逼真地反映出小吃店厨师、招待员员、收银员、娃娃家、医院等人员的工作情况。
(2)会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分工和职责。
2、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小吃店--增加迎宾员的飘带、小吃票据、抹布等(2) 娃娃家、医院、商店、的士车等游戏道具。
3、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说说小吃店中人员的分工和具体职责。
提问:A、不同小吃店的厨师能随意走到其他的小吃店中吗?
B、招待员在小吃店中应该做些什么?
C、顾客应该怎样就餐呢?
D、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在家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2)提出游戏的注意点A、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哪里工作,做哪些事情。
B、扮演"顾客"的幼儿应该按照就餐的程序到小吃店中就餐。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A、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扮演的角色,并能与同伴轮流游戏。
B、引导小吃店的员工能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相应的位置做相应的工作。
C、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能照顾好自己的娃娃,并能整理好自己的家。
D、引导医院、的士车、商店、娃娃家等游戏的幼儿进行交流。
(4)游戏评价A、说说今天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收银员做了哪些事情?你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B、你想在下次的游戏中增加哪些游戏情节和材料?
观察与推进:
小吃店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最积极参与的游戏。他咱们能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游戏,如厨师会先摆放灶具再将食品一一放置在相应的位置;招待员会先整理餐桌;收银员能将收银机摆放整齐再整理票据。孩子们十分投入于自己的角色中,虽然在游戏规则上还有些不足,但是我想,孩子们能够热情、自主地参与游戏这比强加于孩子们去掌握的规则更重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热衷于在自己的游戏组中游戏,缺乏与其他各组之间进行的交往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只是一味地在家中整理、哄娃娃,而很少带娃娃到小吃店中去吃小吃;招待员、迎宾员与厨师、顾客的语言交流也较少,在下次的游戏中将重点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同时在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提出小吃店里的招待员都有一个围裙,这样就不会把自己的衣服弄脏了。商店的"服务员"提出要有一些袋子装货物,这样客人在买东西时比较方便。因此在下次的游戏中将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增加相应的游戏材料。
(第十九周)第三次游戏:小吃店一、活动目标:
(1)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与小吃店中的工作人员能运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
(2)会使用"欢迎光临"、"谢谢您"、"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吃店"参观、品尝,并重点观察、记录下厨师、招待员、迎宾员、收银员之间的语言交流。
(2)材料准备:小吃店--增加围裙、袖套、帽子等娃娃家--床单、被子、食物(包子、鱼等)、钱袋等三、指导要点:
(1)幼儿讨论:
A、上次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事情不多,为什么?
顾客太少。引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以带娃娃到小吃店吃小吃;"哥哥姐姐"也能到小吃店去品尝小吃。
B、有顾客到小吃店品尝小吃,迎宾员、招待员应该怎样跟顾客说话?
(2)提出本次游戏的注意点A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常到小吃店品尝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