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园内外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既要重视园内环境的创设,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做好园内工作的同时,营造和谐的园外环境。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与家长联合,对家长进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使之配合幼儿园教育,也可以请特殊岗位(如交警、记者等)和有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到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五)经济实用的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不提倡大手大脚,要多使用废旧材料布置环境、制作玩教具。这一点不仅适合农村的经济条件,对城市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六)突出特色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结合各自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切忌千篇一律,千园一面。可以充分发掘地方蕴藏的课程资源,发挥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突出地方特色和教师特色。地方特色尤其要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七)安全卫生的原则。幼儿园的园舍首先要做到安全,在新建和改建农村幼儿园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考虑园舍的安全问题,坚决不能有危房,包括围墙、厕所。地面要平坦,不能有坑坑洼洼、磕磕绊绊。所种花草既要漂亮,又要无毒、无危险,比如夹竹桃、仙人球之类就不宜在幼儿园种植。室内、寝室要安装紫外线灯或随时用消毒水消毒。电器、电线布置要合理,用电插销不能离孩子的床铺太近。吊扇使用前对其稳定性要进行检查。其次是玩具安全,室内外玩具都不能有危险性。室外大型玩具有相当一部分是铁制的,边角都要圆滑。孩子玩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看护好。室内玩具的购买也要注意,比如尖锐的、细小的、发射的等等,都有危险。一些“三无”塑料玩具也有安全上的问题。另外,玩具还要经常清洗,保持整洁。
(八)平等和谐的原则。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建。精神环境创建的中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纲要》在讲到幼儿园教育原则的时候提出:“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这里提到了两个尊重,一个并重,一个关注。实际上,孩子很多心理问题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如孤独感、自卑感、攻击行为等等。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团结、和谐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形成幼儿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形成他们健康的人格。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就是把幼儿当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而不要把他们当成孩子。幼儿的身体是相对脆弱的,幼儿的心理同样是脆弱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充分尊重。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轻易地批评孩子,不能过分地批评孩子。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就是说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教给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不能搞小学化的东西。关注个别差异,就是说在教育上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比如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弱智残疾、外来打工、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