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区角活动中,培养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性能力。
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总是在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要与幼儿生活接轨而得到发展的。而区角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环境创设作为依托,幼儿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兴趣、灵感,进而获得发展。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其社会性能力会获得不断的提高。如:在进行《我要上小学》为主题的区角环境设置时,环境的创设完全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来完成。幼儿通过参观小学,通过亲眼观察和采访哥哥姐姐,使他们对小学环境和小学生活有一些感性认识。在"小学幼儿园不一样"中,孩子们把自己调查到的内容呈现在版面上,并进行及时的交流、讨论。在"小学幼儿园有多远"的材料中,孩子们通过运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出不同小学离我们幼儿园的远近和尝试多种测量方法等。幼儿在其中协作分工、交流协商,最后分享活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其实,幼儿在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参与的过程、关注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也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3)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表达表现的能力。
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要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达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中国娃》的主题中,我们开设了表演区,幼儿们在表演区戴上自己设计的京剧脸谱,唱着简单的京剧歌曲,快活的进行表演。活动无形当中和主题联系了起来,而且让幼儿表现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融合主题,教师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型的活动材料,整个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幼儿通过感知、动手操作、探索以及讨论活动,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