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安排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我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安排在要好又能吃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我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杨寅,不吃绿色蔬菜,开始我给他少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地逐渐适应,不感到很痛苦,现在他已能吃很多的绿色蔬菜了。
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四、利用激励作用,激发幼儿进餐自觉性在多数幼儿能独立进餐,并正确使用餐具后,在第二学期,我又采取了"比比谁吃得好"的要求:自己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要老师喂;吃饭时不讲话,坐姿端正;细嚼慢咽会按需添加;知道"四净"且会整理干净,餐具轻拿轻放 ;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还要做好餐后的漱口工作。每天午睡前后进行,为达到要求的幼儿打上五角星,一周中又五颗星的幼儿可得到一朵小红花。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又一次调动起来了。
五、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只限制在幼儿园内就很难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家园同步,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幼儿在幼儿园内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但在家中还是存在着许多喂食、偏食现象,我们就每周发一张表格,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进餐情况。每周一次根据表格进行讲评,表扬进餐家园一致的幼儿,这样使许多孩子有了一定的压力和竞争心,很快改善了在家的进餐情况,许多家长都说"梁老师,小孩到底还是上学好,现在吃饭可省心多了"。
经过近一年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我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幼儿全部都能独立进餐,每一个幼儿都能较干净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和菜,不剩饭菜,并掌握了一些进餐方法,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
总之,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