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研究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6月17日 23:22:35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因此,我进行小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或者说是课程)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二、研究目标:

  1、幼儿能熟悉区域规则,树立规则意识。

  2、使区域发挥最大功效,在区域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各种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和感受,满足其心理需求。

  教室里开设多个区域,根据孩子的人数来确定每个区域的人数。在选择区域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让他们自由选择内容和玩法。

  (二)、捕捉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使幼儿乐于活动

  1、教师应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如经常更新区角内的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玩法、活动前有意识地介绍某一幼儿较"冷落"的区角等,以期引起幼儿的关注。

  2、教师要学会从幼儿之间的谈论主题、自由活动时的"流行时尚"、选择玩具时的"抢手货"等等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发动幼儿收集各种相关的信息、材料充实到各区角中。

  3、结合主题活动在区域中投放相关的材料。如发现近阶段幼儿在开展"天线宝宝",便可在图书角内张贴由幼儿、家长带来的有关天线宝宝的图片资料,观看"天线宝宝"电视节目,并在表演角里等。

  (三)、利用教师开放式指导,满足幼儿不断尝试、探索的需要

  1、先行观察,老师的介入要适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

  (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2)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3)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4)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教师都应该找准时机予以介入。

  2、挑战性的问题,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3、利用同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

  (1)、小班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区域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应多进行小组间及时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

  (2)、设立榜样,提供给幼儿多层次、多角度展示自己优势的条件;

  集中活动与区角活动相互融合,利用集中教育活动的讲解、演示介绍并提供榜样,引发幼儿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教师可有意识地在每个区角开设一小处成果展示台,随时让孩子摆放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一方面能让作为主体的幼儿体验成功感受,另一方面又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

  (3)、多问孩子"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向谁学的?"或以游戏的形式(在幼儿自愿的前提下),每天安排幼儿轮流当区角里的"小老师",帮助"小老师"们提前准备好值日时要教小朋友们的知识或技能,又如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乐趣,同时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研究对象:

  小一班全体幼儿。

  五、研究时间:

  六:研究方法:

  轶事记录法、案例分析

  七、资料呈现:

  观察记录、阶段总结、活动照片等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