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教育幼儿在游戏时运用礼貌用语,热情地与同伴进行交往。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医院一组的幼儿明确角色的职责,分工合作进行游戏。
3、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议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幼儿自制玩具的创造性等。
【活动观察与推进】
本月游戏的主题"医院",幼儿对医院的游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游戏时常规也较好。本班整体在活动中的交流比较多,常规性的把握比较难,将在下个阶段继续改进。我们班幼儿对娃娃家、理发店、小汽车也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幼儿都能将娃娃家的东西物归原处,归类摆放。
第二阶段角色游戏教案(10月)
【游戏内容】风味小吃店、医院、娃娃家、理发店等。
【游戏目的】
1、让幼儿知道风味小吃中的各角色,了解各角色的职责,认识各种风味小吃的名称及营业工作情况。
2、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
【游戏准备】
知识准备:请家长向幼儿介绍本地的风味小吃并提供品尝机会。
物质准备:游戏用的炊具、餐具、服务员帽子、围兜、以及纸箱、塑料筐、积木、海绵、橡皮泥等。娃娃家的各种物品、各种书,书架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引导引幼儿讲述在国庆节期间到哪里玩?都吃了哪些好吃的风味小吃?
2、引导幼儿说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点心、小吃,如:鱼丸、元宵、馄炖、肉粽等。
3、提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风味小吃店》等。引导幼儿讲述风味小吃店都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都负责什么?
4、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运用礼貌用语,引导服务生运用礼貌语言热情待客。如"你好,要吃 点什么?""欢迎光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2)顾客要文明用餐,不浪费食品。
5、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1)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做点心,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
(2)引导性格内向、沉默的幼儿当服务员,通过与顾客的语言交往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3)启发幼儿使用替代物自制小吃,如:用积木、海绵做蛋糕,用泥团做肉棕、鱼丸等。
5、组织幼儿现场评议,重点评价小吃店服务员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态度。
【活动反思】
新的角色游戏风味小吃店,幼儿非常感兴趣,小吃店一开张就吸引了非常多的幼儿,但幼儿角色分配还不够好,因此活动时幼儿争抢角色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幼儿都想当服务员及厨师。因此初次活动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分配角色,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幼儿完成的较好,收玩具的时候,分类的整理还不够好。
第二次指导:
1、回忆第一次活动的情况,幼儿讲述。
2、教师提出活动的注意事项:
(1)遵守活动规则,不能擅离岗位。
(2)要相互配合,谦让。
(3)游戏时,说话要有礼貌,说话声音要细柔。
(4)活动时候可以相互串门,如:娃娃家的可以坐公共汽车到小吃店吃东西。 也可以到图书馆看书。
3、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1)幼儿分配角色。
(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理解游戏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督促幼儿在游戏时要使用礼貌用语。
(3)教师可通过扮演"卫生检查员""社会监督员"来督促幼儿。
4、结束活动。
(1) 组织幼儿快速的收玩具。
(2) 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议各角色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通过回忆上次活动的情境,让幼儿谈一谈角色与角色间如何进行交往,使用礼貌用语。教师通过扮演检查员参与到游戏的形式中非常好,孩子们很乐于接受。
第三次指导:
1、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的不足之处。
2、引导幼儿学习制定并提出要求:
(1)在游戏时,动脑筋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有意思。
(2)在游戏时继续保持轻声说话,使用礼貌用语。
(3)听到信号要迅速收拾玩具。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适时给予启发,肯定和鼓励。
4、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游戏情况,重点评价动脑创新的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游戏声音越来越大声,教师及时提醒。小吃店的服务生扮演的很好,使用礼貌用语,且对顾客非常友好,因此有很多顾客都愿意来小吃店品尝美食。
第四次指导:
1、总结前三次的游戏情况,说出这次游戏要注意的地方。
2、引导幼儿提出主题,按意愿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