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纸杯、积木、树叶、海洋球、绳子、手帕、饮料瓶、橡皮,数量之和多余幼儿人数。
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记录单和笔。
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样大小的手工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观察一种物体的下落现象并清楚表达。
(1)提出任务。
教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没那么简单”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是什么意思?(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简单。)教师: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物品往上一抛,都会(幼儿补充:落下来。)这个问题很简单,但你注意物体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能说清楚吗?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落下来的样子,等会请你来说说。
(2)教师操作,逐一让物体下落。
(3)交流与总结。
*幼儿交流。
*教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我们注意到可落下来的声音,有的观察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发现了落下来的速度。很棒!
2. 观察、比较两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用记录方式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1)提出任务。
教师:我们今天的挑战是“没那么简单”,待会请你选择两样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它们落下的不同,并记录下来。什么是“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下面三人一组做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好后请把物品整理好,把记录单给我。(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规则。有了发现马上记录。幼儿有困难时,可让其观察同伴记录,用符号记录。)(2)交流与总结。
*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教师可关注:幼儿创造性地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发现。记录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现。)*总结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
教师: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了物体落下来时有许多不同。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可能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以及风力有关。
3. 探索让同样的纸出现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务。
教师:出示一张彩纸,使其落下。请你们用同样的纸头,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不一样。三人一组,不搬椅子下去试试。
(2)幼儿操作。
*当幼儿出现折叠动作时,上前鼓励,并与之比较。
*除了折叠,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撕开、团)(3)交流与总结。
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让所有幼儿将变化后的手工纸与教师手中的手工同一落下,进行比较,鼓励幼儿设法使纸落得快些。
4.结束。
在今天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中,你们表现的都很好,为自己鼓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