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结合平日对小班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说话时,不太会控制音量,有时很大声,常常会影响到别人,之所以选择这节《调皮的梦》因为它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宝宝的梦不见了"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方位词的变化,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针对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梦是晚上睡着了才出来的。在这节活动的各环节设计上,以《纲要》为依据,我采用了"情景教学"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并学说故事,更好的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也是幼儿更好的体验这种环境所带来的语言交流乐趣,从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注意倾听打下更好的基础。故事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也是更好的体现出小班幼儿语言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讲故事。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3、丰富词:调皮、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
活动准备:
a、知识经验:幼儿理解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的意思
b、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本故事书
c、环境准备:
1、立体教具一座。设置家的情景:小床、地毯、娃娃等组成。背景两幅(一幅背景为黑夜,一幅背景为梦境[用纱窗布制作],两幅背景可以前后翻动)
2、布娃娃一个。
3、配乐磁带、录音机各一。
活动进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做过的梦以及心里的感受。
二、出示娃娃"小壮壮",引出故事名称,让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故事。
欣赏后提问:(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听了这篇故事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教师边操作立体教具,边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故事。
欣赏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小壮壮梦见些什么?
四、让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并借助立体教具和提问引导幼儿感受语言和意境的美,丰富有关词汇。
(1)欣赏第1段后提问:小壮壮在梦中有什么?他为什么找不到梦了?
(2)欣赏第2段后提问:
a、小壮壮到哪里找梦?(丰富词: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
b、小壮壮梦见什么真有趣?
c、小壮壮为什么开心地笑?(丰富词:调皮)
(3)欣赏第3段后提问:小壮壮为什么白天找不到梦?
五、让幼儿第三次看图书欣赏配乐故事,欣赏后启发幼儿想想,说说自己做过什么甜美的梦。
六、分组讲故事,教师指导
七、个别幼儿表演讲故事,启发幼儿用适当的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
八、结束活动:听欢快的音乐,自由舞蹈
师:我们都喜欢做快乐的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着欢快的音乐,尽情跳舞吧!
教师带领幼儿边跳舞边出活动室。
附:故事《梦》
宝宝正在做梦。妈妈叫他起床了。
宝宝一睁开眼睛,梦就不见了,宝宝很喜欢这个梦,他要找到它。
他摸摸被子,被子外面没有梦。
他掀开被子,被子里面没有梦。
他看看床上面,床上面没有梦,他
他钻到床底下,床下面没有梦。他站在门口,门前面没有梦。
他跑到门背后,门后面没有梦。宝宝,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梦。梦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
晚上,宝宝闭上眼睛睡着了,咦--梦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