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求幼儿能说出物品的用途,会将不同的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许多物品,而且这些物品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名称存入幼儿的大脑中,可是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物品,孩子们其实并不知道。因此,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活动《小小送货员》,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了解物品所属的大类,从中获得正确的"概念",如"吃的"、"穿的"、"玩的"等。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物品的用途,会将不同的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初步学习按活动规则拿取和摆放物品。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小火车一列(有三节车厢),每节车厢上分别有吃、玩、穿的标记。百宝箱一个,吃的、穿的、玩的实物两份。
2.学具:幼儿人手一只小篮子,里面有吃的、玩的、穿的实物共三件。
3.背景音乐:《施展咒语》、《清晨》、《去郊游》。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能说出物品的用途。
2.活动难点:会将不同的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说说物品的用途。
1.认物品。
教师出示百宝箱,并逐一出示吃的、玩的、穿的实物1个。
教师:小白兔的小商店要开张了,今天呀姜老师带来一个大宝贝,想要送给小白兔,放在它的商店里,这个宝贝里面藏着许多姜老师喜欢的物品。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好吗?
教师(拿出1颗糖果):这是什么?糖果有什么用?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说:糖果可以吃。
教师(拿出1个玩具):这是什么?XX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XX可以玩。
教师(拿出一件衣服):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师幼一起说:衣服可以穿。小朋友们说的真棒!表扬表扬自己。
2.幼儿学着介绍物品。
(1)幼儿自由说。
教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的小椅子下的小篮子里也藏着许多宝贝,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吧。
教师:你们的小篮子里有些什么呀?嘘,请小朋友一样、一样拿起来看一看、说一说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可以说给你的好朋友听听。(播放轻音乐)(2)请个别幼儿示范说。要求说完整。
教师:小眼睛看着姜老师了,听我来说一说。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篮子里都有些什么宝贝。我们小朋友说的时候呀一定要说完整,就像姜老师一样,如:这是衣服,衣服可以穿。好吗?
(二)对物品进行分类。
1.认识标记。
教师:我们小朋友有这么多的宝贝,你们想不想和姜老师一起,把它们送给米老鼠呀。那这么多的宝贝放在哪里去送呢?(出示一列小火车)我们来数一数小火车有几节车厢?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节车厢是放可以吃的,这节车厢是放可以玩的,这节车厢是放可以穿的呢?应该怎样放呢?
教师翻出每节车厢上的标记牌,帮助幼儿分别认识"吃"、"玩"、"穿"的标记。教师:小眼睛仔细看哦!上面贴了什么呀,这个是标记。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标记。这是吃的(玩的、穿的)标记,这里是放可以吃的。
2.教师示范放物品。教师:现在姜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当小小送货员去送东西了,你们仔细听好,看看姜老师是怎么送的?这是糖果,是可以吃的,应该放在吃的车厢里。
3. 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放物品,并鼓励幼儿一边放一边说:这是××,××可以吃(穿、玩),应该放吃的(穿的、玩的)在车厢里。
4幼儿分组放物品,比比哪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准确,教师和其他组的幼儿一起检查、指导,并提醒幼儿边说边放:这是××,××可以吃的(穿的、玩的),应该放吃的(穿的、玩的)在车厢里。(播放轻音乐)教师:现在我们小组来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厉害,放的物品又快又准确。放的时候不要忘了说一句好听的话哦。放完以后请这组的小朋友轻轻地把小篮子放在自己的小椅子下面哦。这组小朋友在放的时候,我们其他组的小朋友来当小裁判,看看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放错的。好吗?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哦!
4.集体验证。(发现有错就让幼儿纠错)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宝贝都放对了吗?这么多物品为什么放在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都是吃的(或者都是玩的、穿的),所以它们放在一起。)(三) 开车送货物。
1.教师:刚才我们当小小送货员,会把用途一样的物品放在一个车厢里面,送的货又对又多,真能干。我想小白兔一定在家里等着我们小朋友呢,现在让我们再当小司机开火车去送货吧!在音乐声中拉起小火车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部分物品放置娃娃家,让幼儿继续练习分类摆放。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并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小兔开商店,小朋友送货物的游戏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活动一开始,我还出示了百宝箱,通过摸一摸,孩子们说一说,这是什么,有什么用。这种方式让幼儿对这些物品有一种神秘感,产生了要摸一摸、讲一讲的愿望。然后我又创设了小小送货员去送货物到车厢里。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所以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实物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孩子在生活中常见的,因此幼儿很乐意参加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去获得数学方面的知识。我也发现,孩子对吃的,玩的,穿的能比较正确的分类。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学习这样一个句式:这是XX,可以吃的(玩的,穿的),为后面幼儿一边送货物一边说这句好听的话做铺垫。2.在每一次教师示范放物品,个别幼儿示范放物品,以及集体放物品前,教师对于拿取和摆放物品的规则应该讲清楚。3.考虑到班级人数比较多,最后一个环节是不是可以调整下,尽量避免场面混乱的现象发生。
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说出物品的名称和用途,将不同的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能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现在提倡让幼儿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足够的时间。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会将不同的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