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灌溉瓶是否好用的环节中,孩子们发现很多设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困难,比如设想一个饮料瓶钻上洞就可以“滴滴答答”地给小苗浇水了。可实际上,水很快就漏光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孩子们最初想到的用大饮料罐或者家用饮水桶来收集生活废水放在种植园地旁边,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孩子们力气小,不能搬动装满水的大罐子,收集水和接倒水都有困难。这可怎么办?于是,孩子们开始改装自己的灌溉瓶。他们发现:钉子钉的洞不能太多、钉子的粗细直接关系到出水量……因此,有的孩子提出用细一点的钉子或者用针来钻孔,有的孩子说:“瓶盖太硬了,我们直接在靠近瓶口的地方用针钻小孔吧。”经过实验,这种办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关于收集废水的瓶的改装,孩子们请了爷爷帮忙将瓶口锯大,放在一个与孩子身高适合的架子上,下面加上一截水管,桶身围了一圈松紧带,收集水的时候把水管窝到松紧带里,给灌溉瓶接水的时候把水管放下来。种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光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积极地利用身边的物品,比较好地使用工具,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自己的操作行为,进而改良、制作了一套比较简单的节水灌溉设施,把一个简单的制作活动更加充实和丰富起来。在这个验证、改良灌溉瓶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