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你们学得都很像,那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现在小朋友会分成三个组,你愿意扮演谁就坐在哪个小动物的前面。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不同的组就坐。
【点评:在这一环节,教师没有给孩子做强制性的规定,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
师:谁来当小猴子?(选出一名幼儿当小猴子)师:小猴子喊得时候是怎么喊的?
幼:大声喊。
师:对,他特别着急。
师幼完整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的旁白部分,幼儿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小结:你们讲的真棒,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粗细的变化可以学不同小动物的声音,讲出好听的故事来。
【点评:师幼完整地讲述一次故事,但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
师:想不想换一种声音学一学?
幼儿调换角色再次讲述故事。
【点评:有的孩子两次选择同样的角色,也有一些女孩子喜欢选择小鸡、小猫的角色,男孩子喜欢选择老牛的角色,但这都无关紧要,孩子根据性格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是很正常的,这并不影响孩子们对这一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延伸活动,师幼共同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师:全体起立,现在我们完整地讲一次故事。(师幼完整地讲述故事)师:通过高低、粗细变化出不同的声音,讲出来的故事非常好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点评:最后的环节将这次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都很兴奋,且意犹未尽,他们讲述时的表情生动,声音体现出高低、快慢、粗细的不同变化,可以说,这个活动,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为孩子们创设了想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这样使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了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附故事"搬掉大石头"山脚下,住着许多的小动物,有小鸡、小羊、小猫、小狗、小牛。一天,从山下滚下一块大石头,落在了小猴的家门口,小猴使劲搬,可是搬也搬不动。于是他大声喊:"好朋友,快来帮我搬大石头吧!好朋友,快来帮我搬大石头吧!"小鸡跑来了,"叽叽叽叽,我来帮助你",小猫也赶来了,"喵,喵,我来帮助你",小牛说," 哞--,哞--,我也来帮忙,我的力气大"。大家一起使劲,一、二、三,搬掉大石头了,搬掉大石头了。
教学反思这次活动从选材上来讲,故事经过了我的加工删减,突出了"短小精干"这几个字,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教学内容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中能够符合孩子们的特点……"这些原则,优秀的选材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教师的设计上来讲,每个环节都能紧扣目标,且环节之间的过度特别自然,层层递进,真正做到了《纲要》中指出的,教师已经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把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被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从幼儿的学习效果上来讲,孩子们始终兴致盎然,他们的兴奋点很高,学习兴趣很浓,学习效果很好,只是教师面对二十多个孩子,还不能注意观察到每个孩子,没有给每个孩子表现和参与活动的机会,以后我会在每节活动中更好地注重幼儿的参与性,更好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课后评析该活动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设计巧妙,过程自然,孩子们对活动兴趣浓厚,对目标的掌握程度十分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教育目标的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的需要,目标明确,具体,难易程度把握到位.
第二,选材适宜,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情节简单易学,有情趣,是在对目标的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经过精心选择,并加工过的素材。
第三,设计巧妙,整个活动过程中以串讲故事来贯穿始终,孩子们的学习,是一个由感受、模仿、分角色讲述到完整讲述的过程。由开始听声音猜测是哪个小动物,到中间教师和小朋友串讲故事,在到最后孩子自选小组分角色讲述故事,整个活动是在教师不断启发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始终积极投入,兴趣高涨,这些都得益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师做到了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过度自然,小结到位。
第四,教师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在这节语言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抑扬顿挫,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感染下,孩子们用长短、粗细、高低的声音绘声绘色地讲出了这个故事,在在场听课的教师们都发出了阵阵的赞叹声。
第五,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提问设计简练,富有启发性,活动过程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表达,交流和自主选择的机会。
教师简介王静,杏花岭区金苹果幼儿园教师,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山西省保教能手,多次撰写论文在山西省教育学会的论文评选中获奖,多次指导幼儿参加全国美术比赛获一、二、三等奖,本人获优秀辅导教师二等奖,参与编撰了幼儿好习惯培养的系列丛书,现担任园内承担的国家十一五课题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