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12月01日 09:14:31 

  9. 能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方位。

  10. 能观察并找出不同图案之间的差别。

  11. 对数字有一点基本的了解和兴趣。

  这些指标帮助我们考察孩子的求知欲、专注力、控制力、坚持性以及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

  4.提高融入集体的能力

  (1)提高融入集体能力的必要性

  个体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被社会化的过程,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意味着从一个社会环境进入了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同学,更多的陌生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礼仪行为表现,将不会被这个环境所接受,将会影响到对其他方面的适应。

  (2)培养的具体途径

  ◆加强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别人,不打扰别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尊敬并热爱师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

  ◆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游戏。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感受到合作、分享的乐趣,这种乐趣迁移到其他领域,有助于幼儿形成较好的与人交往能力。

  ◆多带孩子参加聚会等活动。

  聚会活动可以让孩子结识不同的小朋友,学会在公开场合介绍自己,问候别人,有助于幼儿自信乐观大方地适应新环境。

  特别提示【孩子融入集体能力的参考指标】

  1.能够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或他人。

  2.喜欢与人沟通,喜欢交流有意思的事情。

  3.会熟练使用礼貌用语,有责任心,能遵守秩序和规则。

  4.可以自己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5.具有很强的同情心,能够理解他人,感受到他人的感情。

  6.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和问好,来了客人能够有礼貌地问好。

  从幼儿的自我意识、品德行为习惯以及同情心等方面,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关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附录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二、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四、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六、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七、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

  八、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九、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

  十、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胎教音乐
  • 在园生活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