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应对儿童体重超标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9年04月15日 09:48:37 

家长怎样应对儿童体重超标

  现代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巨型婴儿的出生率大大提高了。但是真的是孩子越重越好吗?其实不然,孩子的体重应该与年龄相匹配,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会影响婴儿体重的因素

  1、母婴的健康

  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是否黄疸、低血糖;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等,都直接影响着宝宝的体重。另外,母亲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如是否生病、吃药、怀孕、使用口服避孕药;是否规律性吸烟、饮酒,是否为了恢复体型而节食;乳房是否动过手术;是不是心情紧张焦虑(即使有充足的乳汁,紧张的情绪会阻碍乳汁的泌出)等等,都会影响哺乳,进而影响宝宝的体重增长。

  2、睡眠状况

  睡眠不仅影响宝宝的身高发育,对体重增长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婴儿期的宝宝睡眠时间比较多,新爸爸妈妈们应该尽量为宝宝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同时,宝宝的晚上的睡觉时间不应晚过9点。

  3、热量摄入不足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因为哺乳姿势不正确、哺乳方式不对,或者喂奶次数偏少等原因,导致宝宝摄入的营养和热量不足,从而出现体重增长过慢的状况。人工喂养的宝宝,可能因为喂奶时间间隔长,或者喝奶偏少等原因,也可能引起热量摄入不足,因此要掌握好宝宝不同月龄的喝奶量,但不可添加过量,以防引起宝宝的“厌奶”。

  4、其它因素

  烦躁不安的宝宝、早产儿等,容易产生哺乳无力,甚至拒绝哺乳;分娩过程顺利与否、是否剖腹产等,有时会影响最初的哺乳。

  (1)母体身材的高矮

  孕妇的体型娇小,胎儿很可能也比较小、比较轻,如果以套用公式所得的结果来判定胎儿体重不足,这是不正确的,必须依个体差异性而定。

  (2)胎盘的功能

  子宫内胎盘机能是否良好,也会影响胎儿体重。胎盘功能好,宝宝获得的氧气、养分足够,才会长得好;反之,则有可能体重过轻。

  (3)脐带血管的功能

  脐带是输送血液、养分给胎儿的重要管道,如果脐带有问题,如打结、只有单一脐动脉,或有水囊、血肿现象,都会影响血液的输送,也会影响宝宝的体重。

  (4)血液中的血糖高低

  适度的糖分能帮助胎儿成长,因此母体的血糖含量高,胎儿会长得较快、较大,如常见的妊娠会造成巨婴,就是因为妈妈的血糖过高,带给宝宝太多糖分所造成的。

  (5)母体本身有代谢性、高血压疾病

  有妊娠毒血症或妊娠高血压的孕妇,血管中阻力较大,脐动脉和胎盘功能会较差;由于血液较不易通过,所以胎儿就会长得较小,甚至会造成子宫内生长迟滞。

  (6)胎儿的胎数

  多胞胎的体重一定会比单胞胎小一点,因为妈妈的子宫一次要供应两个或三个宝宝的成长,宝宝的体重自然就会少一些。

  (7)母体摄取养分的状况

  孕妇必须注意维生素、叶酸、蛋白质、糖分的摄取是否足够,避免营养不良,造成胎儿体重过轻。

  (8)母体患有缺铁性贫血、地中海型贫血疾病

  这类孕妇所怀的胎儿通常体重也会较低。

  (9)怀孕的周数

  随着怀孕周数增加,肚子里宝宝的体重也会随之增加。

  二、儿童体重超过标准的危害

  1、传统观念、尤其是老年人认为,小孩胖些没什么,甚至于认为胖就是健康,把胖看成是“福”的象征。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形成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会给健康带来许多潜在危害。

  调查发现,肥胖儿童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6%。胰岛素是体内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肥胖儿为了维持体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的糖代谢稳定,胰岛素的分泌功能长期被迫超负荷工作,最终导致过早衰竭而诱发糖尿病。

  门诊随访中也发现,已有40%的肥胖儿并发了脂代谢异常,这些又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的诱因。还有将近一半的肥胖儿已出现了脂肪肝。

  2、从心理学角度对肥胖儿和正常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肥胖儿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比正常体重儿有更多的焦虑,幸福和满足感差。这种自我意识受损程度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加重。

  三、儿童体重超重该怎么办

  对患有儿童肥胖症的小儿进行饮食控制时,必须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运动量,来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使每天摄入的热量低于消耗热量。

  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过度饮食。避免食用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如巧克力、糖果、黄油、油炸食物、甜点心和甜饮料等。

  2、减慢用餐速度。

  3、多食含粗纤维的食品。

  4、三餐合理分配(早餐1/4、午餐2/4、晚餐1/4),晚餐后不加点心。

  5、通常每天总热卡控制在推荐摄入量减去500千卡范围内。蛋白质不应低于总热卡的20%,其中乳类、蛋、鱼、虾、瘦牛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的50%以上;适当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胎教音乐
  • 呵护保健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