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当宝贝,老是给孩子吃补品。许双虹则告诫家长不要给孩子乱补,特别是那些会立竿见影的营养品对孩子很不利。在食补上,也应该少给孩子吃燕窝、雪蛤这类动物分泌物的补品,这些东西一旦补过量都有可能刺激孩子发育。
许双虹建议家长预防儿童“性早熟”从0岁开始,要让孩子少接触一些含激素的东西,食物上以原生态的东西为主,吃鱼可多吃些深海鱼。另外,食物的种类要多,不要偏食。
因为孩子“性早熟”是肾阴虚、肝火旺的表现,所以许双虹也推荐了两款清热降肝火的汤水。但她强调,毕竟孩子的脾胃还比较虚弱,所以这些汤水也只能适量吃一点。特别是对于那些脾胃虚寒的孩子,这些汤水还是少喝为妙。
■链接
认识儿童“性早熟”家长存在误区
误区一:概念模糊,以为出现性征就是“性早熟”
正解:据两位专家介绍,其实不少家长对儿童“性早熟”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出现了第二性征就是“性早熟”。其实不然,所谓“性早熟”是指女孩子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呈现第二性征,即女孩会出现乳房变大、胀痛,男孩会出现睾丸变大等症状。所以若女孩子在8岁以后、男孩子在9岁以后出现了第二性征,这是孩子的正常发育,家长朋友们不要太紧张。
误区二:以女孩来月经、男孩遗精作为孩子开始发育的标准
正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许双虹副主任告诉大家,其实这样解释发育是不对的,当孩子来月经或是遗精时,已是孩子发育的后期了。而孩子开始发育的标准是说女孩子乳房有点胀,男孩子睾丸开始大。正因为不少家长对发育有错误的理解,所以许多孩子往往都是到“性早熟”后期才去治疗,这样就比较困难了。
误区三:不知道“性早熟”有真假之分
正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许双虹副主任说,“性早熟”还分为真性和假性。
真性性早熟,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过早启动,患儿除有第二性征的发育外,还有卵巢或睾丸的发育。性发育的过程和正常青春期发育的顺序一致,只是年龄提前。
假性性早熟,亦称外周性性早熟。由于内源性(非中枢性)或外源性激素的刺激作用,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未提前启动。像性腺肿瘤、肾上腺疾病、含雌激素的药物、食物、化妆品等,抑或是M cCune-A lbright综合征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假性性早熟。所以许双虹强调,若是孩子出现“性早熟”,一定要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去给孩子做诊断。
撰文:本报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 王浩 通讯员 张秋霞 史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