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在若干年前,接待过一位父母,两口子还都是副教授,结果这个女孩上了初中,到了初二不回家,父母非常着急,找我。我想,环境这么好,我说,不会呀。后来我就找这孩子,这孩子一说,我受启发了。这孩子说,我不愿意回家,因为我们家里跟冰窖似的。我说,什么意思呀?她说,我们家条件也不错,我爸跟我妈谁也不爱理谁,但是他们也不打,女孩子最受不了,所以她就不愿回去。在外边又交朋友又什么的,实际上就是这个问题。
我的老师教心理学的,曾经有过调查。他发现,家庭和睦的家庭,三好学生出多少呢,97%。也调查了几千户,这个对我们来讲就是很重要的参照。现在有的父母,我发现有的父母跟我们说了,说我们两口子不和,碍着你什么事?我们打我们的,你学你的,他不可能的,人是有心理的,有感情的呀。我前不久在一个区,我不说哪个区了,一个父母给我写了封信,您讲的内容我特别有同感。他说,我那个孩子,那天就问我,说我要出走,你不要心疼,你想要孩子,你再抱一个,我觉得,我在这个家里呆不下去了,原因就是你跟我爸爸这样我受不了。这妈妈一边说一边掉眼泪。我接触这样的事儿非常多,所以良好的人际环境必须由父母来创造,对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习肯定有好处,是吧。
其次就是你要进行人际关系调整。一般的来讲,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关键,这个其实中国是这样,在国外也一样。有一年,在北师大开了一个国际家庭年的研讨会,有一位德国的专家也讲到这个问题,这个几乎是不谋而合的。任何国家家庭的人际关系,父母是核心。然后跟上一辈,跟左右邻居,跟孩子之间,这是人际环境。
第三个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指导。
你要指导学习,你应该注意什么?首先一个,你关注的重点放在哪儿?有好多是关注在什么呢?学习成绩上,结果上,这就是误区。我想,我们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不要只关注结果和分数,要不要关注,要关注,重点应该放在哪儿?大家看看,这几个态度、过程、方法、习惯。有好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过程科学,方法合适,又有好习惯,那结果必然好。可是,你就片面地关注结果,这些都不管,你没有观察,你没有注意,这个学习成绩往往好不了。你老说,这成绩,你上回考八十几,这回才考七十多,越来越不好,你再不努力不行了,光说这个不行。你从小注意什么呢?他的学习态度,他的过程、方法、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几条才能有好的结果。
其次是家庭指导的针对性,这个很具体的。我们当老师会介绍给大家。这个学科学习有三个层次,叫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文科就是字、词、句,理科就是公式、定理、定义,第二个层次什么呢?基本技能;就是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叫基本技能。第三个层次叫综合能力。今天特别提出来,包括创造能力。给你出题,十道题常常包括这三个层面,有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有的就是基本技能;有的是综合能力。你看,这考试成绩拉开距离在哪儿呢?拉开距离常常在综合能力上。比如说,我这老师出题,我心理有数,我出一个四比三比三,你想,四比三比三,那就是第一层次出四,40%,第二层次出30%,第三个层次出30%,四比三比三,就是中等水平的孩子拿到六、七十分没问题,拉开距离在综合能力对不对,或者叫难题,但是不是偏题,不是怪题。如果我把这比例颠倒一下,三比三比四,你说,会出现什么情况?全班平均分数肯定下来十分,你说是不是。所以你不能简单地拿分数说事儿。如果你要这么简单化,上回你还考八十二,这回你怎么考七十八呀,你越活越抽抽,是那么回事儿吗?人没有越活越抽抽的,智力没有特殊情况,也不会下降的,含金量不一样。所以你不要简单化只关注结果分数,你要看他的实质。所以针对性要在这三个层次上,你看看,你的孩子讨论一下,找老师研究一下,你会知道,他问题在什么地方,是综合能力差,还是基础能力差,还是中间的基本技能差,每一个孩子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