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新生宝宝日常的5节必修课,快快坐好上课啦! (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11月16日 14:01:23 

  2.在哄新生儿睡觉之前,应该先把床铺好。

  3.放下新生儿时,再轻轻地拍哄一会儿,爸爸妈妈可以在小床边哼唱舒缓轻柔的摇篮曲,如果是胎教时的音乐或歌曲,助眠的效果更好。

  宝宝一睡觉就哭闹,有什么哄睡的方法吗?

  首先要看宝宝哭闹的原因。宝宝不会无缘无故哭闹,应该是生理上有不舒服的地方。比如,是不是有喂奶后的肠绞痛?是不是家里人多感到声光刺激?还是温度的关系?

  给宝宝哄睡,要在宝宝吃饱、尿布干净的前提下,给宝宝一个安静、幽暗的环境,可以用适量衣被包裹宝宝,像新生儿襁褓,但注意不要太紧。有的宝宝也很喜欢婴儿背巾,因为背巾可以贴近家人身体轻轻摇晃。

  课程

  3

  哭闹

  新生儿为什么会哭?

  宝宝哭闹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他们表达自己需要的一种方式。因为宝宝还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所以宝宝哭得多也是正常的。

  宝宝哭泣所代表的讯息是多层面的,大约可分为3种:

  心理需求需要人陪、没有安全感、受到惊吓。

  生理反应肚子饿、拉尿、困了、太热或太冷。

  病理状况肠绞痛(腹绞痛)、发烧。

  如果宝宝出现和平时哭声不一样的情况,比如突然尖叫样哭声,哭声无力或声音嘶哑,很难安抚,这时候最好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

  课程

  4

  抱法

  3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除了在床上活动以外,其余时光都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

  正确的搂抱不仅能使宝宝感到舒适,还有利于宝宝身体的生长发育。宝宝会通过妈妈的怀抱辨认妈妈的气味,迅速建立亲子关系。与妈妈皮肤接触频繁的宝宝,会长得更健康、更快乐。

  如何抱起宝宝?(以惯用右手为示范)

  1.先用左手轻抬宝宝的头部及颈部,让宝宝的头与床之间产生空隙。

  2.再用右手,放进空隙处,托住宝宝的头及颈部。

  3.最后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就可安全抱起。

  1个月的宝宝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宝宝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宝宝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宝宝的头部。

  如何放下宝宝?

  1.双手将宝宝放到床上,先将托住臀部的手移开。

  2.原本托住宝宝的臀部的手,协助另一只手,将宝宝颈部轻轻放下。

  宝宝可以竖抱么?

  1~2个月的宝宝,主要是平抱,也可采用角度较小的斜抱。平抱时让宝宝平躺在成人的怀里,斜抱时让宝宝斜躺在成人的怀里。

  无论是平抱或是斜抱,成人的一只前臂均要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臂则托住宝宝的臀部和腰部。

  3个月的宝宝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宝宝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直立抱时,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

  一种直立抱姿势是宝宝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宝宝的胸部,让宝宝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

  另一种直立抱姿势是让宝宝面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背部,让宝宝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

  新生儿不抱就哭怎么办?

  新生儿哭闹在排除了饿了,尿了便便了那就是以下几种可能:身心理需求,身体出了状况,.不适应新的照顾者与安置环境,安抚方式的不适应。

  其实可以尝试用包巾安慰宝宝,使用包巾舒适地将宝宝包住,让宝宝有如回到妈妈子宫内的安心感。

  哭闹抱起时,尽量将宝宝的腹部朝向大人。.轻轻摇晃婴儿,就像胎儿在子宫内感觉妈妈在走动的感觉,但不能过度摇晃以免造成婴儿摇晃症候群。

  双手像按摩般轻摸宝宝的脸蛋、背部、腹部和脚,长时间轻抚的安慰效果其实大于短暂拍动的效果。

  轻声和宝宝说话或唱首歌来与宝宝互动,可以用新玩具来转移的宝宝的注意力。宝宝哭闹时,妈妈不要紧张生气,不良情绪的感染将会造成宝宝更难过。

照顾新生宝宝日常的5节必修课,快快坐好上课啦!

  课程

  5

  换尿布

  1、准备工作:

  大人需要把自己的手清洗干净,防止给宝宝更换尿片的时候,爸爸妈妈手上的细菌污染纸尿裤;

  准备好待会要给宝宝换的纸尿裤、擦拭宝宝屁股的湿纸巾和湿毛巾,如果宝宝的肌肤敏感度极高,建议不要使用湿纸巾,最好用温水浸泡过的纱布给宝宝擦拭屁股;若宝宝的屁股长有尿疹子,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药膏或凡士林软膏,预防宝宝再长此类的疹子。

  2、更换过程:

  新纸尿裤的顶端放在宝宝的腰后,宝宝的排便量大时,需要在新纸尿裤上垫一层布或纸,防止清洗宝宝屁股时弄脏新的纸尿裤;

  打开脏尿布的粘连处,折叠,并拉下前片,可以利用纸尿裤前片擦干净宝宝屁股上的粑粑,抓住宝宝脚踝并上抬,另一只手摆弄脏尿布,让干净的一面朝着宝宝的屁股,防止宝宝的脏屁股把干净纸尿裤弄脏;

胎教音乐
  • 日常生活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