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孩子打招呼小朋友也需要被尊重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6月19日 11:02:08 

  “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赶快说阿姨好呀!”回到台湾三个星期,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半强迫地要他们手中或怀里的幼儿跟我打招呼。

别逼孩子打招呼小朋友也需要被尊重

  比较不怕生的孩子,总还顺着大人,腼腆的轻声说:“阿姨好。”个性较为内向、敏感的,就抿着嘴、边往后缩边打量似的看着我,不说就是不说。站在一旁的大人也尴尬,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忍不住开始以责备的口吻说着:“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之类的话。

  每回听见大人这样说孩子,总觉得好不忍心。我曾经是小孩,现在又天天与幼儿相处,深深了解被大人说“没礼貌”的感觉,是一种羞愧,也是一种挫败。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让成人失望。而这种种感觉,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大人们“高高在上”,而自己是这么矮小之下,被揪出来。

  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

  我常想,没有任何一个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被揪出来批判,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幼儿)就能承受呢?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疑的、高高在上的,在众目睽睽下,责备那身高不到大人一半的幼儿呢?或许其中重要关键就是,我们不觉得幼儿有自尊心。我们觉得他们那小小的身躯里,没有太多感觉,没有太多自尊。所以,我们的话不会让孩子受伤。就算受伤,也是一点点罢了。也或许我们这样的自信,相信小小孩就是要以较严厉的话语来教导,正应了那句俗话“棒下出孝子”!

  更或许,在我们自己小时候,自尊心也被默视了,所以现在长大了的我们,也看不见幼儿的自尊心?我们看不见那站在巨人丛里的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我们看不见小小孩的罪恶感,因为连他心爱的爸妈(甚至爷爷奶奶)也觉得他不够好,才会在所有大人的注视下数落他。

  的确,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教孩子”的责任是尽到了,绝对不会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接把孩子贴上“没礼貌、太吵、不听话……”的标签,“警惕孩子”的目的达成了,好像离“好孩子”的目标也愈来愈近。但是,羞愧有用吗?以羞愧为手段来教养幼儿,会有什么问题呢?

  一、言语暴力带来伤害

  在以羞愧为手段,所遇见的第一个现象,是语言的暴力。假如我们的社会体系认为,让一个人羞愧会很快的收到教养功效,那直接面对面的运用“真是没有礼貌、你将来完蛋了、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你真麻烦、真丢脸……”的语言,也就理所当然!这类语言,直接攻击个人的自尊,让人觉得渺小、一无是处,所达成的效果就是羞愧。

  孩子生活在这类语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期望,所牺牲的,却是孩子自身的尊严。伤害孩子尊严,最大的影响就是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伤害孩子的尊严,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是,他们日后也不会正视他人的想法、情绪和感觉。这样的恶性循环所带来的默视情绪,甚至情绪伤害,将永无止境。

  二、忽略孩子与生俱来的“安检雷达”

  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记得,婴儿在五个月大前,任谁抱都可以,但在六个月大前后,突然间,除了妈妈(主要照顾者)外,好像看谁都不顺眼,谁抱他,他就扭头大哭。我们通常都以“陌生人焦虑”来形容这个现象。

  虽然这个焦虑会在一岁半后逐渐淡化。但随着年纪渐长,在面对陌生人的那一刹那,他们还是会有直觉的警觉。他们会静静的看着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觉,去感受、去观察“这个人安不安全?”“他对我好不好?”这种“陌生人焦虑”让孩子只接近对他成长有利的人,让自己与那个人产生情感上的连结和依附,并从那个依附里发展安全感。而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警戒,又何尝不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透过那样的能力,幼儿逐渐学会了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只是很遗憾的,许多成人在引领幼儿接触他第一次遇见的人时,会忽略掉幼儿的“观察”其实是一道“安检”过程。更让孩子担心的是,他还来不及反应,这个陌生人就会靠他很近,摸他的头、拍他的脸。雪上加霜的是,在错愕下,自己心爱的爸妈(主要照顾者)还会责备他“小孩子不能没礼貌、害什么羞嘛、不听话、让爸妈丢脸……”

  在这几重因素下,孩子还会认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重要吗?大人怎么想,小孩也该立即这么想。大人认为要有礼貌、见人就得嘴巴甜地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该立刻这么做。孩子会认为不这样听话,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吗?

  三、罪恶感的产生

  在幼儿的成长旅程里,他们会碰到一个成长上的难题:罪恶感。它与幼儿“好奇、主动探索”的热情,紧密相连。

胎教音乐
  • 家庭教育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