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妈妈要知道,和孩子不要过度亲密,尤其是男孩!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22年02月21日 10:21:05 

  假期去表哥家玩,已经六岁多的侄子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妈霸”。

  侄子不管干什么,总不能离开妈妈,一天家里不停地循环着“妈妈……妈妈……”

  期初表嫂也乐得享受这种“被需要”,甚至曾经以表面看似无奈实则蕴含自豪的口吻暗戳戳的炫耀:“哎,只要稍微离开娃,他就疯狂寻找我,这小东西好像一块膏药哦!”

  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表嫂也意识到一些问题,某些端倪就渐渐显现出来。

  01

  母亲的宽容最容易失去原则

  孩子对妈妈毫无“敬畏”,每次他做错事,如果是爸爸管教,就会一脸委屈的找妈妈哭诉。

  表嫂有时候心一软,就会自然地站在孩子这边,说一些“孩子还小,慢慢找办法教育吧” “不是什么大事,不要对她这么凶”之类的话。

  时间久了,孩子越来越有恃无恐。

  表嫂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深深地检讨了自己之前跟孩子的相处方式,也正在下意识地与孩子保持适当的“感情距离”。

  妈妈对孩子的爱,似乎再怎么多也不过分,但当一位妈妈无限靠近一个孩子的时候,这些爱的背后,却潜藏着某种危险。

  母亲过于宽宥最容易失去原则,让孩子掌握了免于责任的“窍门”。甚至渐渐产生:“在妈妈面前可以无法无天”、“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心态。

聪明的妈妈要知道,和孩子不要过度亲密,尤其是男孩!

  02

  母亲的付出有时候是孩子的迁就

  有很多妈妈,本意是帮助孩子,件件小事都要操心,但谁说这些操心不是不放心和控制呢——“你照我说的做,我就没那么焦虑了。”

  但照妈妈说的做,并不是孩子的本意,妈妈事事操心,孩子处处迁就妈妈!

  想改变和控制一个成年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孩子就不一样。

  他们从小就以妈妈为偶像,妈妈说什么都对,如果妈妈生气了,那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如果一个家庭中,妈妈觉得跟所有的关系都不舒服,除了和孩子的这份关系,那么很可能的是,这份关系中,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里,演员朱雨晨跟妈妈爱与控制的故事,让很多人揪心。

  参加这档节目录制时,朱雨晨已经39岁,已近不惑,但还是孑然一身。

  问起原因是,妈妈坚定地认为:男女分工不同,女人就应该做贤妻良母。

  不仅对朱雨晨的生活起居照顾到细致入微,更对未来的儿媳妇要求苛刻。

  朱雨辰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妈宝男,他有自己的主见,能理智地跟妈妈沟通,事业上的事情也处理得也很好。

  但他面临困境是:他无法改造妈妈,又实在心疼妈妈,只好牺牲自己。

  在控制型妈妈眼里,孩子永远是一个没办法照顾自己的懦弱个体。

  而为了配合妈妈,孩子真的愿意把自己的人生都舍弃,他真的可以为了妈妈,把自己变成那个懦弱的人。

  03

  真正的为母则“强”,强在哪儿?

  你听过“郑人买履”的故事吧,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他事先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这个尺码记了下来。

  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没带尺码,直接用脚试不就行了?”

  他回答道: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每个妈妈都有一个对于理想孩子的“尺码”,或者剧本人物,有多少妈妈按自己的“尺码”养孩子,而不是孩子本身。

  我们总是一边说小孩子大脑还没有成熟,等成熟了再决定就来不及了,一边按照自己脑子里的剧本人物去对号入座,于是干预不断、控制不断……

  事实上孩子并没有那么糟,只是我们一直不能接受真实的他。

  我们常常说为母则“强”,强在哪儿?

  不是心理紧绷、时时警戒,随时进入找孩子错的戒备状态,生怕孩子受伤害、走弯路、不上进、误入歧途。

  这种内心的恐慌,就表现为处处控制,根底里是对自己教育能力的不自信,或者无法承受孩子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真正强大的妈妈,是孩子内部世界的定海神针,敢于相信孩子,能担住孩子可能的失误。当孩子遇到打垮自己的事时,仍然冷静、温和,让孩子获得非常塌心的感觉。

  “为母则强”的强,本质上指的是“内心强大、包容、有力量”,这种强,绝不是虚张声势的控制。

聪明的妈妈要知道,和孩子不要过度亲密,尤其是男孩!

  04

  和孩子过于亲密,也可能是老公的锅

  社交媒体常常写“丧偶式”育儿这个话题,写尽了妈妈一个人带孩子的种种委屈和无耐,于是在很多家庭,老公真就成了那个被“丧偶”的存在。

  夫妻矛盾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疏离,妈妈和孩子反而成了“相依为命”的人。

  精神分析有一个说法:男孩是踩着父亲的“尸体”长大的,一个男孩要成长为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就是向自己的父亲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