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吐奶、溢奶、打嗝、呕吐怎么办?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10月10日 13:35:05 

  很多年轻妈妈会碰到孩子吐奶、溢奶、打嗝,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正常吗?当宝宝出现吐奶,溢奶,打嗝,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刚出生的婴儿,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很有限。如消化系统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动比较低,量也比较小。

  在这种生理条件下,如果过度喂养,就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计划的供给食品,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在喂养过程当中我们会碰到宝宝溢奶、吐奶,而部分家人不以为然的以为这个很正常。

  首先要弄清楚宝宝是吐奶、还是溢奶,这两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宝宝吐奶、溢奶、打嗝、呕吐怎么办?

  一、吐奶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

  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

  二是婴儿胃肠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说,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胃有两个门,一个是与食管相连接的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容易引起扩张,同时蠕动比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积。

  贲门比较松驰,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

  另外,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可使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

  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

  如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时均吐,应注意孩子平时的大便是否有酸臭味,大便酸是有点轻微的积食,食物异常发酵导致的;臭一般还带了便秘属于严重积食了,容易吐奶的宝宝胃蠕动能力差也就容易积食。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减少奶量,喂点胃蛋白酶或者按摩内八卦。

  二、溢奶

  溢奶多半是由于婴儿在吃奶时吸进了空气。空气进入胃后,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容易冲开贲门而出,同时也会带出一些乳汁,这样就引起溢奶。

  所以,在喂奶时,要让孩子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乘虚而入。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不要怕奶太冲而只到奶头的一半,这样就容易吸进空气。

  喂完奶后,最好让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轻拍孩子背部,可使吸进去的空气跑出来。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摇晃太厉害,就容易溢奶或吐奶。

  溢奶时的量一般较少,但每次喂完奶都会出现溢奶情况,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吃多了,就好比瓶子满了你继续装水,它就会溢出来一个道理,这个时候你就要减少奶量,喂点白萝卜水促进消化,促进肠胃的蠕动。

  三、打嗝

  打嗝是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痉挛,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孩子出生后一两个月,由于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当孩子受到轻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气,吸奶太快时,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同时发出“嗝嗝”声。

  有时孩子打嗝的时间可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但是,打嗝本身对孩子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不必担心。

  人出生后其神经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情况,孩子3个月后,调节横膈膜的神经发育趋于完好后,打嗝的现象会自然好转。

  四、呕吐

  呕吐是新生儿期婴儿最常见的症状。生后早期即出现呕吐主要是婴儿在生产过程中咽下羊水及母亲产道的分泌物所致,医学上称之为咽下综合症。通过洗胃排除胃中的异常分泌物,即可纠正婴儿呕吐,所以要洗胃。同时加上是剖腹产,没经过产道的挤压,肺功能不好。

  吃配方奶的宝宝,尽量每次冲奶加水多点,奶的浓度不要太高,宝宝的消化能力不是很健全。

  宝宝出现溢奶、吐奶、胀气、消化不良是因为新生儿胃酸分泌能力较成人差,胃酸PH值较成人高,所以对蛋白质的消化力较差。添加柠檬酸的奶粉,可调整新生儿胃中的PH值,使得胃蛋白性增加,有助於蛋白质的消化。而且肠胃道在酸性环境中,能促进肠内益菌生长,抑制坏菌滋生,保护宝宝的肠胃道。

  新生宝宝因为胃酸PH值较成人胃酸PH值高 ,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溢奶及硬便的情形。消化不良的幼儿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身体瘦弱,体重减轻,以及便泻臭秽,甚至反复出现腹泻。

  • 婴儿吐奶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