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婴儿排尿时要注意检查尿布。当尿量减少或尿液味道强烈则婴儿可能有脱水状况。
婴儿尿布脏后需及时更换以避免婴儿下身出现不适。用冷开水进行清洗后拍干。护肤霜有助于保护婴儿的肌肤,在换上干净尿布前可涂上一薄层护肤霜。
若婴儿情况不佳或腹泻(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则应咨询全科医师的意见。
咨询药师,在婴儿饮用水中加入适当的成分以降低出现脱水的风险。
保证家中成员彻底和规律地清洁双手;在换尿布和大小便后要使用肥皂洗手;在接触食物前洗手。
不做(DO NOT)
不要私自给婴儿服用止泻药。
不要给予婴儿含糖液体或含有"代糖"(如阿斯巴甜)的液体,因为糖分可能会使腹泻加剧。
不要急于改变婴儿的喂养习惯(如停止母乳喂养或日常使用的某品牌配方乳喂养)。
不要让婴儿"分享"私人物品。
治疗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
o显效: 服药3天后,大便次数每天≤3 次,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
o有效: 服药3 天后,大便每天≤4 次,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基本消失。
o无效: 服药3 天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无好转。
结果
本组病例共247例,显效104例,显效率42.1%,有效140例,有效率56.7%,无效3例,总有效率98.8%。服药期间无特殊不良反应。3例无效患儿中一例转入专科医院就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于专科医院治疗后痊愈;1例系早产儿重症营养不良及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经儿保门诊长时间调节后痊愈;1例考虑为蛋白过敏,跟踪失败。
治疗体会
日常医疗活动中所遇小儿腹泻从病因学上讲,多为肠道病毒感染、天气变化致肠道菌群紊乱、饮食改变、呼吸道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造成,细菌感染因素少见。医师在不能进行病原学监测的条件下,可以仔细询问病史了解病因,并从大便性状辨认:黄色水样便多为肠道病毒、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导致,可不用抗生素;黏液脓血便多为细菌感染,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笔者于医疗活动中所遇小儿腹泻危重病例主要有3类,一类为中重度脱水致循环障碍,一类为细菌感染、脓毒血症导致中毒性休克,另一类为前两者混合存在。故门诊医生要充分掌握患儿脱水程度的判断及全身中毒症状轻重的鉴别,及时行静脉补液及抗感染性休克等抢救性治疗。
蒙脱石散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较强的固定、抑制作用,可使其失去致病力,具有止泻、抑制病原体、利于肠道益生菌生长和提高胃肠黏膜防御功能等多种作用,是目前治疗腹泻病的理想的药物。微生态疗法可为腹泻患儿补充肠道内正常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繁殖,从而促进腹泻的好转。一般轻中度腹泻患者在考虑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采用胃肠黏膜保护疗法、微生态疗法、补充锌元素及饮食疗法等综合治疗后,多可痊愈。但医师一定要告诫家长患儿补水的重要性及危重病例的表现(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等),并为其配用ORS或教其配置。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腹泻病应改变旧观念,强调合理饮食、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才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