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孩子10个常见行为背后心理规律,赶紧收藏以后用!(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12月18日 13:32:46 

  7、紧握双手,一言不发

  场景:一位妈妈到幼儿园接女儿,发现女儿低垂双眼,紧握双手,一言不发。当妈妈问怎么回事时,孩子却摇头怎么也不肯说。

  心理解码:“我很难过”。

  父母如何做?

  当孩子遭遇较大的挫折和沮丧,感觉很难过时,常常会紧握双手、一言不发。当孩子意识到向父母坦白时会被父母责怪,被父母询问时便不愿意说。这种情况下,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共情,不强迫孩子说出来,而是说:“妈妈/爸爸看到你这样也很难过,如果你愿意,可以跟我们沟通。如果不愿意,爸妈也不强迫,但你需要记住,爸妈永远都站在你这边……”当孩子感觉到被父母理解时,会自动说出来。即使不说,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安慰。

  8、孩子模仿你

  场景:爷爷从老家出来,小男孩看到爷爷笑,他也笑;小男孩看到爷爷挠头,他也挠头;小男孩看到爷爷吃饭前用筷子敲敲碗,他也敲敲碗……爸妈觉得很奇怪,这孩子怎么爱模仿爷爷呢?

  心理解码:“我喜欢你”。

  父母如何做?

  当孩子喜欢模仿一个人的细节动作,并且不厌其烦时,其实是孩子表达“喜欢”和“认可”的信号,孩子希望自己跟那个人一样。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需要留神孩子模仿的对象是否有不恰当或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好的行为会被模仿,坏的行为也会被模仿。当孩子模仿到不良的行为,父母应该及时提醒帮助纠正,如果难以纠正、并且负面模仿持续进行,那么父母便要考虑是否让孩子远离。

  9、摔玩具、丢食物

  场景:一位小男孩接过妈妈递过来的玩具,狠狠地丢地上;当妈妈递过来一颗樱桃,也被小男孩狠狠丢地上。

  心理解码:“我感觉不满”。

  父母如何做?

  当父母面对一个摔玩具、丢食物的孩子时,要结合孩子的表情分析:当孩子是“嘻嘻哈哈”的,孩子是在玩乐,常见的是空间敏感期的宝宝;当孩子的表情是不悦的,孩子便是发泄情绪——“我感觉不满”,“我生气”,“我不要这样”……面对孩子的情绪发泄,父母该停止递给孩子东西,让孩子冷静一会。

  10、突然乱跑或捣蛋

  场景:有客人来了,当客人坐下后,小男孩突然变成了一个“小疯子”:一会在客厅乱跑,一会夺过客人的茶杯不让对方喝茶,一会起劲跳舞……家长觉得奇怪:这孩子怎么突然捣蛋了?

  心理解码:“我很兴奋”。

  父母如何做?

  当家里来客人,或者孩子遇到高兴的事情,便会做出跟平时不大一样的行为。故意挑衅客人或主动表演,常常是为了获得关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当客人离开,孩子便会一下子恢复平静。面对孩子这种行为,父母首先是理解,接着客观看待孩子的行为,避免孩子冒犯他人,虽然很高兴,但也不能做出让别人难堪的行为。

  上面十个日常小动作背后的心理规律,你学会了吗?好父母,是孩子们的非语言“解读师”,也是孩子们的“心灵捕手”!

胎教音乐
  • 心理行为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