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上十大“亲子因果”关系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10月16日 13:58:18 

  亲子关系的含义及特点

  (一)含义

  含义:亲子关系原本是遗传学中的词语,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而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方式,在社会上,亲子关系主要说明的是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幼儿心理学上十大“亲子因果”关系

  (二)特点

  特点: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因此它就具有不可选择性,生来注定,孩子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是谁,是怎么样的,而父母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孩子,不能选择孩子的外貌,性别等等,孩子从妈妈怀胎十月的肚子里呱呱坠地开始,她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就不能被人为的终结,它也不会因其他的时间,地点等外来的客观因素所改变,除非亲子的双方有一方不在,因此亲子关系也具有持久性,同时亲子关系还存在一个特点即变化性,这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的,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说:"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幼儿期到少年期到青年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子女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1]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对父母存在依恋,依附于父母,而到了少年期,则会出现疏远父母,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等叛逆现象,而到了青年期,则会要求独立,自强,期望与父母有平等的关系,由此可见,年龄阶段不仅仅决定亲子关系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亲子关系中互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学龄期的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普通家长与优秀家长,距离并不远。没有谁能主宰孩子们的命运,包括那些杰出的心理学家们。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离“懂孩子”更近一步,在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会有更多的头绪,而不是像一只无头苍蝇乱转。今天整理了心理学上的十大亲子因果关系规律,帮你更懂孩子:

  [1528610118236281.jpg]

  1

  小时候爸爸帮忙洗澡的孩子,未来社交能力会更强。

  童年时期从没让爸爸洗澡的孩子中,30%会经常跟同龄孩子有冲突;而那些童年时期平均每周让爸爸洗澡3~4次的孩子,他们跟同龄孩子的冲突只有3%。

  研究人员认为,孩子们除了在肌肤接触中获取安全感外,爸爸们刚毅、理性的处事方式给孩子带来了稳定的情绪,孩子懂得更理性地对待人际冲突。

  2

  父母从小陪伴并亲自早教的孩子,智商将至少提高29分以上。

  孩子们由于父母的陪伴,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并且父母亲自给予孩子的智力刺激是最简便、高效和具备持续性的。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原来便是父母自己。

  3

  孩子从小按需喂养,会养成主动性格;规划喂养,会养成被动性格。

  按需喂养便是孩子肚子饿哭闹时父母根据宝宝的需求不定时喂养,规划喂养便是父母每天固定宝宝的喂食时间喂养。那些总会第一时间被满足饥饿呼唤的孩子,长大后在跟人交往方面显得积极主动,而那些历经饥饿拒绝和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在跟人交往会较消极和被动。

  4

  2岁开始如厕训练将在3周内取得成功。

  儿童心理学家Michael Luxem认为,父母训练孩子如厕不要太着急。那些过早训练孩子如厕的父母总会经历失败和煎熬,比如那些在宝宝1岁半或更早训练如厕的父母,他们会经历至少10周的失败。如果太迟如厕训练,比如当孩子上幼儿园还不懂,便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但那些在孩子们刚好2周岁时进行训练,常常会在3周内取得成功。

幼儿心理学上十大“亲子因果”关系

  5

  从小常听父母朗读或父母陪伴阅读,6岁时阅读理解能力比同龄人高出1年水平。

  加拿大早期读写专家维多利亚.珀塞尔.盖茨召集了当地一群5岁儿童,并按照5岁前是否常阅读或常听父母朗读分成了A组B组,继而让两组孩子在实验人员面前通过讲一个故事介绍自己。结果发现那些从小常听父母朗读或父母陪伴阅读的孩子,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强,词语丰富程度更高。另外,心理学家魏森贝格Weisenberg通过研究同样发现,那些经常听故事、阅读故事的孩子,他们的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6

  幼年时,兄弟姐妹之间的能力相差甚远,他们的关系往往不太好。

  美国心理学家、格鲁吉亚大学教授Abraham Tesser认为,那些家庭兄弟姐妹能力或天赋相差较大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的关系不会太好。比如哥哥在学校总是考第一名,弟弟成绩差很多,那么弟弟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果父母更偏爱哥哥,那么便会激化了兄弟间的矛盾。又比如妹妹跳芭蕾舞非常好,甚至常常获奖,姐姐虽然也接受了同样的学习却动作笨拙,容易让两姐妹间矛盾连连。这是因为能力差的孩子在对比下自尊心较低。

  7

胎教音乐
  • 幼儿心理学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