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不到妈妈的爱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0年09月12日 12:18:08 

  嘉宾简介

  刘文英,女,法学士,现任大连通才计算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大连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职业教育分会主任。获得“大连市信息产业十年”优秀个人、全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卓越人物、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

  她下过乡,做过职业学校老师、民办职业学校校长。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在与教师、家长、企业家的接触中,在教育孩子和经营家庭中,始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把经营家庭和经营学校同步进行,总结出家庭教育及职业教育的经营理念:选择教育、阳光教育,首创“选择教育法”。

  她集母亲、老师、校长于一身,用善良和真诚将儿子成长中的真实故事,通过实录、头脑风暴、感言等新颖写作格式,以及纯情质朴的草根语言向人们娓娓道来。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选择。

  “妈妈的爱”,为什么感觉不到?

  中青在线: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关于一个初中生中考没考好,只差一分没有考上重点中学,于是就跳楼自杀了,你怎么看这件事情呢?

  刘文英:这篇网文我也看到了,他给母亲的短信留言让人痛心:“妈妈,你好烦,经常唠叨我,我不想呆在这个家里了,麻烦你帮我收尸吧!”妈妈的回言也让我们深思:“儿子,妈妈是最爱你的,你还有大好前途。”

  这件事是由于母亲与孩子关于爱的交流和理解严重错位所造成的。

  父母的爱,为什么不被理解?

  中青在线: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但却反映了父母无奈的现实。他们对孩子的爱不被理解,有时还适得其反。

  刘文英:是的。我还知道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朋友的男孩学业优秀。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发展,在家里不具备供他出国能力的情况下,还是举家倾囊,把他送出国外。可这个国家不是孩子所期望的。一年、两年、三年,家里债台高筑,期间,每当家长商量让孩子假日打工时,孩子都恶语相加。实在供不起了,父母商量卖掉了房产,妈妈回到自己老人家里,爸爸做了浴室搓澡工。

  尽管这样,还是没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和感恩。无论父母为他做什么,他都不满意。甚至说过“这是你们自找的”这类让父母寒心的话。这个家庭现在很惨。

  无知的溺爱

  中青在线:究竟有多少父母面对着这样的尴尬?孩子小时候挺听话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父母的爱,为什么不被理解?

  刘文英:溺爱、不会爱、不会教育方法、忽视沟通、换位思考、心智培养……我确实看到许多家长不会爱孩子,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害。可能是因为家长自己小时候物质贫乏带来的阴影挥之不去,怕孩子受委屈,不计结果地一味溺爱,使孩子觉得一切获得都天经地义,他们自私、贪婪、冷漠、受挫能力弱,最终自食其果的是家长。在物质上一味地满足孩子,只会增加他的贪婪欲望,有百害而无一利。

  溺爱导致孩子教育失败的例子,几十年来我见得就太多了,希望通过选择教育法唤醒更多的母亲懂得爱的真谛,会爱孩子,给孩子真爱。

  中青在线:我曾问过许多家长是否在溺爱孩子,大部分家长知道自己在溺爱,但是还是忍不住要溺爱,甚至还有一些人为溺爱而沾沾自喜,引以为荣。你觉得是这样吗?

  刘文英:这是家长的无知。我很喜欢看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不仅是因为赵忠祥的解说,更主要的是动物们对后代的抚养方式,令我动情和感叹!动物尚且知道教会孩子如何生存,如何繁衍后代、生生不息。我们人类呢?怎么能把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当作自己实力的证明或孩子炫耀的资本?其实这是在剥夺孩子生命和成长的权力,是反生命科学的。过普通人的日子,让孩子不普通,这才是智慧母亲的选择。

  中青在线:过普通人的日子,让孩子不普通。如何理解呢?

  刘文英: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就会彼此包容、理解、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这些年它是我们家生活的定力。这就是“过普通人的日子”。

  孩子是父母的,更是社会的,给予孩子安全、平和、简单、纯真的生活,打下勤劳质朴、诚实善良、孝顺厚道的基础,教会孩子生存之道,使他们有能力面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成为好工人、好官员、好家长、好公民。对于家长来说,更是一个好孩子。这就是“让孩子不普通”。

  有一种母爱叫选择

  中青在线:父母呕心沥血为孩子成才创造条件,但是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文英: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家长不断选择的过程,特别是在孩子15岁以前的教育中,父母的选择对了,孩子的成长就会顺利,父母的选择不对,教育的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在我新近出版的《阳光男孩是这样成长的》一书中,列举了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选择问题,我愿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与各位家长分享我的选择结果。

  孩子要换同桌

  中青在线:“教育是一种选择”,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刘文英:举例说明,在我儿子上初一的时候,有一天他跑回家中急冲冲地说:“妈妈,你能不能给老师说说,给我换个同桌,新来的那个同桌太讨厌了,长得胖,学习成绩不如我,还总干扰我听课,太烦人了!”

  当时儿子的老师是大连市优秀班主任,非常注重素质教育。看到许多家长要求为子女安排爱学习的同桌,都希望坐在前面……就设计了一套非常公平的座位排序法,每个人都有坐在前面的机会,而且同桌也不是固定的。上周儿子的同桌还是班里学习很好的一位女生,这周就换成一个胖男生了。我是校长,我当然有这个条件,但是我能这样做吗?

  孩子是不是喜欢上以前的那个女生了?还是真的讨厌新换的这个男生呢?当时我面临着这样几种处理方式:

  A.“就你多事,跟谁坐不一样,就看你自己学不学了。”

  B.“怎么,喜欢女孩?换个男同桌就不满意了?”

  C.“我不认识你们老师,也没有后门,办不了!”

  D.“你认为你该跟谁坐?”

  中青在线:你分析了自己可能的四种选择,选择不同结果有什么不同呢?

  刘文英:是的,选择不同的方式,事情的结果差异很大。选择A的 结果:孩子失落,问题得不到解决,表面不说,心里不悦;选择B的结果:这是个“禁区”,孩子受到冒犯,会与家长冲突,矛盾会升级;选择C的结果:问题根源没有解决,孩子没有指望;选择D的结果:通过疏导对话,达到教育目的。

  中青在线:你选择了哪个呢?

  刘文英:我选择了D。为了摸清底数,我说:“那你不跟他同桌,希望跟谁在一起呢?”

  “跟谁都行,就是不跟他!”

  “一定要换成原来的同桌吗?”我狡黠地问。

  “不用,只要学习比我好就行。”

  “噢。”我放心了,问题还不复杂,总算排除了早恋的可能。看到我这么说,儿子认为有指望,心情愉快地做作业去了。

  中青在线:你真的想为儿子换同桌吗?

  刘文英:换同桌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我很清楚,这件事是万万做不得的。为什么呢?人生的路有许多沟沟坎坎,哪能遇见了就绕呢!总得直面人生,哪能什么事都随你所愿呢!都要“好同桌”,差的给谁?于是,我开始考虑运用“自我教育法”。

  中青在线:你是如何实行“自我教育法”的呢?

  刘文英:那天吃完晚饭,我看他心情还好,就说:“妈妈这几天特别忙,你换同桌的事急吗?一定明天要去找老师吗?”

  “不一定,那您想什么时候去?”

  “下周吧,妈妈应该上学校去与老师面谈,但你要保证妈妈一件事。”

  “什么事?”

  “让我跟老师说换位,总得找理由啊!胖和学习不好都不是理由。”

  “那什么是理由啊?”

  “这样吧,一周时间,你找出他的5个缺点和5个优点,让妈妈与老师沟通好有内容和理由。”

  “他尽是缺点,没有优点!”

  “试试,找找看吧!”我们就这么约定了。

  中青在线:儿子找到同桌的优点了吗?

  刘文英:第一天,儿子没有找到同桌的优点,找到了一大堆缺点;第二天,还是没找到优点;第三天,情况发生了变化,找到了一个优点:他数学作业做得比我快;第四天,儿子又找到同桌的一个优点:乐于帮助同学。到第五天时,我准备抽出点时间认真与儿子谈谈换同桌的问题了,儿子却说:妈妈,我不想换同桌了,我觉得他人其实挺好的。

  中青在线:在五天时间里,儿子就有这么大的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刘文英:看到儿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优点,而且能亲自收回自己的无理要求,我很欣慰。

  我说:“妈妈谢谢你。”儿子说:“谢我什么?”我说:“谢谢你没给妈妈出难题呀!你想,妈妈是搞教育的,该怎么张嘴去跟老师说啊?都想要比自己好的同桌,老师怎么去安排呢?连你都要比你学习更好的人当同桌,这个班的学习成绩怎么上来?同学互助怎么开展?岂不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吗?班级集体成绩上不来了啊!”儿子说:“噢,我懂了。”

  再后来,儿子与同桌成了好朋友,至今。

  培养孩子的融群能力

  中青在线:通过这件事情,你觉得孩子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文英:提高了融群能力。当今社会,几乎没有一项活动是靠个人能够完成的。孩子的融群能力是社会生存的关键能力之一。有些独生子女个性很强,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对此家长不能迁就、怂恿。

  通过这件事情,我让孩子体会到,不能因为家长的特殊地位,就去破坏教育的公平性,也不能给孩子制造优越感,让孩子遇事寻求家长和社会关系的保护。如果那样做,看似一时得到“实惠”,实则让孩子学得投机取巧,孩子慢慢地会丧失融群能力,变得不合群,变得不会与同学沟通。

  教会孩子选择:择邻而居

  中青在线:您运用选择教育法的效果如何呢?

  刘文英:我运用选择教育法的直接结果是,教会了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比如:儿子刚去美国学习的时候,面临着如何选择邻居的问题。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反应,一般中国人去了国外,都喜欢找中国人一起居住,这样可以相互照应,语言沟通也没有障碍。儿子却不这样想,他说:正因为语言不过关,所以才要为自己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这样会更快地提高口语和听力,以适应美国的社会。后来,儿子果真选择了一个两室一厅的四人间:两个美国人,一个德国人。

  有一次,学校放假了,要封门,他不得不在校外租房子。儿子选择的邻居是一对在他们学校读书的夫妻,男的是美国人,读博士;女的是中国人,读研究生。每天晚上,儿子与他们在客厅里有许多沟通的机会,那对夫妻的学识让儿子大长见识。

  儿子说:“妈妈,与他们两个人的对话,让人听了舒服。他们思路很广,知识面很宽,与他们交流真的很有收获,有被他们吸引、得到提升的感觉。跟他们沟通,更是美妙,他们的处事态度也让人敬佩,真的是要与能人为伍,与高人过招啊!”听到儿子这样说,我很高兴,觉得他有上进心,越来越成熟了,越来越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了。

  中青在线:孩子长大了,出国留学了,不在父母身边了,你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刘文英:一般来说,孩子15岁之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教会孩子选择,家庭教育以家长为主;孩子15岁以后,对孩子的教育转向了帮助孩子选择,特别是18岁以后,孩子成人了,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做出选择,当好参谋。书中的《七考驾照》、《当上助教》、《违章驾驶》等就是我的一些教子小例子。

  中青在线:你是说,不同的年龄段,教育的方式和重点不一样,是吗?

  刘文英:是的。比如:孩子出国以后,他已经成人了,有些选择靠他自己了,家长想包办也办不到了。

  自从他与那对博士夫妻为邻以后,感触很深,他要选择更好的邻居。他打来电话给我说:“妈妈,下个学期我要让您破费了,我要搬家。我得找个读博士的人一块儿居住,要与高人为邻!”我说:“好吧,也许你的选择是对的。”我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和鼓励孩子做出对自己负责任的积极选择,让孩子感觉到,虽然妈妈不在身边,可是母爱如影随形,伴随在孩子身边。这样,孩子的安全感更强了,更加拥有放飞的勇气和力量。

  你有父母上岗证吗?

  中青在线:我们爱孩子,但是还需要学会爱的方法。有的教育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父母要持证上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文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老师出席了我的新书发布会,他是青少年教育专家,出过一本书叫做《父母的上岗执照》。他说:“今天的家庭教育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许多问题说明是父母无照经营的结果。”

  中青在线: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呢?

  刘文英:父母上岗执照要有五个最重要的内容,即:现代教育观点、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孙云晓老师认为这五条能基本做到,就是合格父母,做得好的是优秀父母。

  我发现现在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认为只要有钱就行,只要物质上不亏欠孩子就行。很少去买一些科学教育的书籍充实头脑。还有的家长与孩子冲突很厉害,却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越来越跟不上趟,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越来越低,孩子的叛逆也愈来愈重。缺少方法,更缺少实力。

  向别人学习是一个很不错的路子。因为每家就一个孩子,不能当试验品,更不能重来。虽然家庭教育不能复制,引以为戒总该可以了吧!别人的好的经验参考一下会后少走弯路。

  读一本好书,就是跟高人交往,听专家讲课,开卷有益。是学做父母的充电器,加油站。

  身教重于言教

  中青在线:除了不断学习以外,成功的家庭教育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刘文英: 身教胜于言教。我是终身学习的受益者,我除了进修学历、坚持读书、读报、参加各类研修以外,我还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通过我和丈夫的良好行为,让儿子耳濡目染积极正面的事情。

  这需要在两个层面上做准备。一个是良好夫妻关系的培育。

  婚前我跟爱人说:“我的脾气不好,要是我发火了,你可千万别吱声,过一会我就会好的”;而我爱人马上回应说:“我的脾气是我们家最坏的,我不高兴你也别理我。”婚后,我们一直履约,给对方发泄的时空,为创建良好的夫妻关系,赢得了磨合期后的默契。为孩子成长营造出和谐、温馨的环境。当然包括不在孩子面前相互争吵、抱怨、指责,夫妻步调一致等。这是创造和谐家庭学习氛围的基础。

  二是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首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孩子多看书,我们两人就是爱读书的人。我爱人是搞音乐的,他除了看业务书籍以外,中外音乐家传记、各类音乐杂志时常不离手;我每次出差回来,带回来最多的、花销最大的差不多也是书籍。

  当看见爸爸妈妈一声不响地各自在看书时,儿子当然也会模仿,也会静静地拿起书来读。这些耳濡目染和熏陶,促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有的家长自己在看电视,却不许在一旁学习的孩子看一眼;有的家长把麻将桌安在孩子学习的地方,却指责孩子学习不好;还有的家长自己满嘴脏话,却要求孩子文明用语……。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教育的铁律。

  我不再叫她妈妈

  中青在线:你的《阳光男孩是这样成长的》一书还对成长中的孩子产生的很大影响,是吗?

  刘文英:许多学生看完这本书后,感触很深。有一个女学生写纸条给我说:“……父母离异后,母亲再嫁。虽然我与妈妈还生活在一起,可我不再叫她妈妈,我恨她。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妈妈的不易,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体会不到。我恨自己曾经那么无情地伤害了妈妈。现在我就想早点放假,回到家,扑在妈妈怀里说一声:妈妈,对不起!”

  还有一个孩子写的纸条是这样的:“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以前父母管教自己都是为自己好,我知道今后自己该怎么做了!”要知道,这是一个自闭的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他能给我写纸条,已经说明他受到了触动,有了改变,我很欣慰。

  读了这本书的男同学们会更有自信,知道今后自己该做什么;女同学们会知道以后怎么做妈妈;他们共同最大的收获是知道感恩父母了。

  中青在线:为什么这本书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呢?

  刘文英:可能是书中原汁原味的教育实录,草根的语言,没有空洞的说教以及阳光心态打动了读者。这本书大家能用得上,有收获,我很欣慰,也是对我的鼓励。

  亲子阅读·书香中国

  中青在线:您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您想对中国的母亲们说些什么?

  刘文英:近期,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亲子阅读·书香中国”的活动,提倡每天亲子阅读20分钟,在推荐阅读书目中,《阳光男孩是这样成长的》榜上有名。

  倡议书中提到:“我国的国民阅读正面临一场危机。从1999年到2007年,我国国民阅读率从50.4%下降到38.7%。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人均图书消费1.7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如果剔除为应试教育而必需的教育、教辅类图书的阅读,全民阅读率更低。”

  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多读书、读好书,从这些优秀书籍中得到知识和营养,孩子茁壮成长,家长掌握科学教子方法,走出家教误区,做合格的父母,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世代传承做出奉献。谢谢!

胎教音乐
  • 热点关注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