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仝的妈妈今天来的特别早,原来她是要向我诉苦了……
“最近孩子在家特别的不乖,自己做错了事情,还和大人顶嘴,就说昨天吃饭,大人都已经把饭盛好了,叫了他很多遍,他还是自顾自的打游戏,后来大声吼了一句,他就把遥控器摔在了地上,说我们烦死了。还有,新买的玩具不用一个礼拜,可以当零件卖了,说说他好象反过来是我们没理了,还有一些习惯,真是糟糕透了……,老师,你帮我们管管他吧”
“小仝在幼儿园里很喜欢玩,而且还能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小秘密,如果和同伴意见不合,会据理力争,毫不退缩。他“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当然,并没有象你所说的不乖、不听话呀?相反,他还经常帮助阿姨做一些事情呢!”
同样的人,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看法。
其实,爱玩、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里,因为忌于老师的威严,孩子们可能会压抑自己情绪,在老师的面前表现的很乖巧。一到了家里,他就无拘无束了,尽情的玩耍。于是乎就出现了顶嘴、摔东西、不理不睬的情况。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味的通过老师压制只会对幼儿更不利。
玩是孩子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锻炼的动手操作能力、注意力、观察力、学会了思考。他们正是通过玩在获取大量的信息,新买的玩具,他们想知道怎么会动起来的,然后就会把他大卸八块,在“破坏”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动”的奥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完全放开手,待孩子探索完后,打个比方说,你把玩具娃娃弄伤了,他现在肯定很难过,我们一起来给他治病吧,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同情心被调动起来了,这个方法总比以前的大声打骂要好。
当然,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还是需要培养的,比如说整理玩具,按时吃饭,这些都非常重要。家长不能一味的抱怨、干急、显得束手无策,而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比如先从自身做起,规定大人在完成工作后,要主动整理自己的桌子,衣物不能随便乱扔,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其次在幼儿玩的时候,可以和他商量,马上要吃饭了,你希望爸爸妈妈等你玩好了再吃呢,还是先吃饭再尽情的玩,相信孩子会选择后者。这是尊重孩子的最好体现。最后,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完全可以是物质的。让他们感到进步的快乐,从而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成人是通过看书获得知识、技能,而幼儿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操作,他们看世界、想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支持、鼓励他们,不要过分压抑他们的天性。现在的孩子每天都有压力,因为现在的社会注满了压力,家长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们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对于一些情绪、兴趣则会忽略,甚至是漠视,我曾尝试着和家长说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可家长在赞成的同时也倒出了难言的苦衷——怕孩子落后,适应不了社会。所以参加了学校的兴趣班,还要到少年宫报其他的,孩子比成人更累,他们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更别说玩的了。就算是玩,也是家长早已准备好的智力玩具,真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