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是1978年之后出生孩子的一个特有称号。正因为是独生,家中没有同龄伙伴交往,只有成年人的呵护,所以“独”是他们所特有的人格特征。自私、利己、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特点在他们身上表露无疑。而当今社会,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只有通过交往,人们才能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这些独生子女特有的人格特征如何去克服,就是摆在当今幼儿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萱萱是我班一名年龄较小的幼儿,是一个十分可人的小女孩。她是原托班的插班生,六月份才来园,刚来时和一般孩子一样哭闹是免不了的。好不容易不哭不闹了,学期也就结束了。新学期以来,她虽然被看作是老生,但是有一个月入园经验的她又比新生好在哪里呢?哭闹的情形似乎比以前好多了,老师的安抚比以前管用多了,萱萱也好像真的长大了。正在老师和家长喜笑颜开的时候,另一个头痛的问题出现了。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萱萱在活动中能与同伴一起玩耍、一起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可是她又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方面,就是对于自己的任何一件东西均会“严加管理”,不允许任何人碰一下,包括老师在内。一旦有人“侵犯”,她便以哭闹不止来面对。记得有一天,为了老师拿走她身上危险的别针,她竟然一天之内三次哭闹,实在令老师拿她没办法。于是,我联系了她的家长,和家长了解她在家的一些情况,以便能和家长一起探讨出解决的方法。
当我和她的奶奶说出我观察到的一切之时,奶奶频频点头,对我说:“老师,我这个孙女就是这样,家里她的东西没有人能碰一下的。有的时候,她的爷爷要盖她的被子也不行的,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知道这样的情况想了想,问了她的奶奶:“这样的话,她的什么东西都管得很牢,不要说把东西分给别人了是吗?”奶奶答道:“是啊,有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带玩具来玩,我都要她带来,她都不肯,说不给别人玩。”“我知道了,这事急不来的。我们慢慢来,先让她能把自己的东西放下来再说。现在不急带玩具,她现在不肯带就不带,过些日子再说吧!”对自己的东西如此的“不放心”,谈何分享,分享交往的快乐对于萱萱难道就真的这么难吗?
往后的日子我就特别注意萱萱,每当她拿着自己的东西不肯放时,我都会轻轻的让她去放好,可是往往效果不太好。这一次是个绝好的机会,这天她刚来园,我带着所有的幼儿到操场上进行早锻炼。我让幼儿玩圈,萱萱身上穿了过多的衣服,过不多久便有点热了。于是我上前把她的一件衣服脱下,可是她坚持要拿在手上,当时我便随她去了。看着她一手拿圈,一手拿衣服,玩得并不顺利也不开心。于是我便上前轻轻的取走了她的衣服,这时的她知道拿着衣服不能好好玩,也就同意把衣服给我了。之后活动结束,我又把衣服还给了她,她笑了,我让她知道衣服会还给她的。这个举动让她产生了安全感,放在老师在没有人会拿的。太好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下一步就让她拿玩具来吧!于是再一次我联系了她的家长,鼓励她每天带一件自己的玩具来园。
第二天她照我的话带来了玩具,空闲的时候她都会拿出自己的玩具来玩,可是我没有马上要求她与人交换,我知道这对她来说是过分的要求。这样的情况维持了几天,都没有明显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