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关注个别差异。”在《教育评价》中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根据以上的理论指导,我们整理了陈雨菲小朋友入园两个月以来的生活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对各自的教育行为和孩子表现进行分析和反思,在此过程中对《纲要》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关于菲菲霏霏是个三岁小女孩,白白净净的,她还有一个哥哥,已经十几岁了。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霏霏显得有些娇气,在入园登记表上父母没有写下各自的工作单位,在“幼儿爱好”栏内写下:爱好看书。
二、菲菲入园60天的生活记录2005年9月5日 教室这是菲菲入园第一天,和我们的想象一样,家长抱着孩子,个别家长领着孩子来到幼儿园,哭声一片,所有的孩子都在经历着分离焦虑,只是表达方式不同,除了忘我的痛哭之外,有几个小男孩在源源不断的零食和各种各样的玩具面前显得格外高兴。菲菲的表现并没有特别突出,比起一进教室就抓破大王老师腿的马美惠来说,她并没有引起我们太大注意。经过N次主动和她交流都失败后,我们觉得也许哭是她发泄的方式,她总要经历这个过程。
2005年9月27日 教室三个星期后,孩子们明显适应了许多,在个别还哭的幼儿中间,陈雨菲是其中较为代表的一个。这一天我们正在和孩子一起说儿歌《大森林》,陈雨菲突然张开嘴巴大哭起来,本来好好的气氛,让她一搅和,变得尴尬起来,王老师赶紧过去:“菲菲怎么了,不舒服吗?”菲菲依然如故地哭“是不是想小便?”菲菲的哭声更大了。“那到底是为什么,你告诉老师好吗?”我们原以为她会断断续续地说出原因,但是错了,她用了全身的力气使劲地哭。其他孩子都捂起耳朵,皱着眉头,面面相觑。“是不是想妈妈了?”我们原应该早料到的,但是怕引得她更难过,当这句话问完之后,我们也捂起了耳朵。没办法,我俩只好用让她离开集体的方法。我尽量温和地对她说:“请你到小屋里去哭,等哭够了告诉我好吗?”当然她是被老师抱着进去的。(教育频道曾经播过一期国外心理教育节目,心理学家在对待极任性的孩子时说可以让幼儿单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时间等于孩子的年龄)过了三分钟,王老师推开门问:“菲菲,你哭够了吗?”“没有!”,我很激动,起码她终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过了一分钟,王老师问:“哭够了吗?”“嗯,我不哭了!”。当她重新坐到椅子上时,我问:“刚才是怎么回事?”“他碰着我的衣服了!”“小朋友坐在一起,当然会碰着衣服了,以后大家还要做好朋友呢,再说你也会不小心碰着别人的衣服呀!”菲菲除了停止哭泣以外没有任何反应,当我走回自己的位置时,我发现菲菲耸着肩膀,并着小腿,以使自己不碰着别人衣服,我赶紧说:“菲菲不哭了,真棒!!咱们和她做好朋友,好吗?”
2005年10月20日中午阳光很好,孩子已吃完饭,我们便和中五班小朋友一起坐在草地上晒太阳,菲菲又哭起来,这么长时间了,我们和其他孩子已经适应了菲菲突然的哭声。不过现在她有进步了,除了哭之外还能够主动说出自己哭的原因:“老师,她把大门关上了!”这理由太过分了,中班小朋友关上大门是因为走廊里的过堂风太大,不太舒服。我告诉菲菲:“不要紧,下午妈妈来接时这个门会打开,现在先关上好吗?”她还是把门打开了。不过戏剧性的是中五班一个小男孩又关上门,而菲菲呢,趁小男孩刚走又将门打开并且用哭腔说:“不许关门,不许关门。”中五班的张老师忙走过去说:“瞧,你班的小铁门不是开着的吗,那是你们的门!”菲菲又哭起来,小手推着门就是不走开。我只好再次走过去说:“菲菲,下午妈妈来时,这个门一定打开,你告诉我什么时候妈妈来接呀!”“太阳落山的时候!”菲菲终于离开了铁门。
2005年10月23日今天是值得记忆的一天,菲菲一天内哭得次数达到了最高纪录:14次!其中理由分别是:云彩挡住了太阳;树叶落到了鞋上郭天因为她老是哭,捂住了嘴巴别人的小椅子夹住了她上衣的丝带等等。我们和她妈妈进行了第三次交流:“菲菲是有进步的,就是一不顺心就哭,她在家怎么样?是不是大家都有点太宠她啊!”“也不是……”之后抱着菲菲第三次说:“菲菲别哭了,要不然老师不喜欢你!”当时我们想和她多交流一会,可菲菲妈妈抱着她转身就走,临走时说了一句:“让老师费心了!”
2005年11月2日早上接完孩子,王老师高兴地说:“今天早上,陈雨菲从她妈身上一下来,就让我揽着,一声也没哭,好大面子呀!”我赶紧表扬她说“陈雨菲真棒,这样多好呀,多漂亮呀!”菲菲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