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的我发现我们家的宝宝(化名)在同年龄中实在是少见的情况稳定者,而且他在各方面都持续进步,己经摆脱了自闭儿的重要特徵.谁也很难想像其实宝宝原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高功能自闭症,几乎所有书上所讲的自闭徵候他都曾表现出。就常在联络中和其他家长交换教养心得,也不时会处理一些学龄前幼儿的个案咨询,家长都很肯定我提出的教养建议,但我想事实上需要协助的家长更多,所以在大家的鼓励下我把我的这些心得理论整理出来提供给家长,特别是家中有学龄前幼儿的家长参考,希望能给你们实质的帮助。
宝宝是是我第一个儿子,他还有个弟弟,小他两岁。宝宝在一岁多时开始有语言,但一直保持简单的字词,没有句子,睡得很少、每天早上一大早起床就开始一直“讲道”,用完全听不懂的语言,虽然我们玩得很好,但他无法听我讲故事书、看不下卡通,却很喜欢广告。两岁四个月时因为家中多了一个弟弟、我要上班、我婆婆年纪又大,宝宝就白天被寄给保姆,他都不理别人也不和别人玩,却逐渐表现出对车的爱好,他要我教他各种车的品牌标志,就用手指发出“嗯嗯”声音,我要求他讲“这是什么?”,他就学会说这么一句话。陆续的把二、三十种的汽车标志全都记下来。有时外人听到他可以随手指就认得车款都以为他很聪明,其实他也只有这一样本事。
三岁三个月他去跟读小班,因为他常规都可以跟着做,学校就没跟我反应过什么,只是一直觉得好像园长不太喜欢他。而他也一直显得笨笨的,什么都教不会。三岁八个月时,我带到一间医院的心智科医师门诊做诊断,做一些评量表,分析评量结果说不是自闭症,但心智发展迟缓了一年,其中人际关系和口语表达又特别低落,要我每半年再做一次追踪即可。我很开心把他带回来,但这种快乐心情维持不了多久。两个月后我改为兼职的工作就去看他上课情况,那节是英文课,课程的设计很活泼,他在小半圈坐位尾端背对门口的位置,他却完全坐不住,一下站起来拉衣服,一下往旁边地上爬,有时他的导师叫他的名字,他会坐回去一会儿,有时彷佛根本没听到,至于老师教的记忆口诀,肢体活动,或带动转圈等更是完全表现的像个世外高人视而不见,至此想再不承认这个孩子有问题都不可能。后来老师也帮我打听叫我到另一间医院,并告诉我那儿有个心智发展中心(日间留院部)。
医院的儿心门诊名额很少,几次都没挂到,好不容易挂到了医师,初诊她花了一个多小时听我报告,也认为宝宝应该就是自闭症,但复诊时却让我等特别门诊、等评估。我眼看医疗体系的服务如此差劲,当然不能依靠它帮助我们的孩子,于是我开始自己去查基金会的联络资料并前去借阅他们的资讯,但是他们的资料不多,又上网去找,发现多是个案的经验分享或寻找解答,和我当时急需了解自闭症等基础资料,尚有稍许距离就先搁置,又到图书馆找资料,图书馆的资料更少,但因谈论自闭症的都是特教的书籍,归类在教育的部份,旁边就是一堆亲子教育的书,我想到宝宝并非极严重的孩童,一般正常孩子的教养方式应仍有值得借镜的地方,于是每次就借个三、五本,一面看一面修正我对宝宝的教导方式,再加上我对他的观察及引导,宝宝真的一步步走出了自闭的阴影,逐渐像个正常的孩子般的和人融和沟通。虽然他的思想系统仍保有部份自闭儿专有的思考模式,对团体或动态活动的参与比较被动,可是持续的进步让我相信这些也都还有无限的成长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下发展出来,我看起来只像一个每天带孩子看电视,玩在一团的懒妈妈,于是我想我的懒方法应该分享给所有的家长,至少你们可以了解家有自闭儿并不是世界末日,也不用因为家有这个特殊儿就生活在愁云惨雾中,其实他们的教养只要有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并非很难,也并不痛苦。(袁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