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发明思路,他总是予以积极鼓励,从不对学生说“这不行”。
一个学生对赵文忠说:“赵老师,我想发明一个放屁除声除臭器,你看行不行?”
赵文忠马上说:“你的想法很好。老师在课堂上有时就很想放屁,但只能憋着,憋得肚子怪难受的。”他接着给学生说,你想搞的这个发明要充分考虑人的生理特点,不能太大,要舒适,还要便于携带。这个学生受到鼓励,十分高兴。在铜川一中,许多学生就是在赵文忠的鼓励下走上了国际、国内青少年发明创造的领奖台。
2、多用积极性评价,让孩子感觉你赏识他。如“你真棒”、“你非常能干”、“你做得很好”等。表扬时,要有针对性,而不是笼统、空泛地说“好”,要讲清楚好在什么地方。今年,我在赏识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以前的班主任说,我班的李闯同学是一名学习基础薄弱,不太勤快的学生,有的时候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开学后不久,我校组织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在这次家长会上,通过和家长交谈,我了解到李闯在家里的时候,非常孝敬自己的妈妈,尤其在其父突遇车祸去世后,他经常替妈妈分担繁重的家务,是家里的“小男子汉”。他的妈妈神情激动地跟我谈起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妈妈做了一些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但是量不多。李闯吃了几口以后,就对妈妈说,自己已经吃饱了,并一再告诉妈妈多吃一点。这叫妈妈感到很意外,孩子已经长大了,懂得疼妈妈了。妈妈禁不住为自己的儿子感动得流出泪来。听了这件事以后,我觉得这是转变李闯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我特意在课余时间推荐学生阅读《荔枝》和《鲁本的秘密》这两篇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的文章,并乘机在班上表扬了李闯,同学们都热烈地为他鼓掌。李闯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我接着说,李闯,你是一个多有爱心的孩子啊!老师相信你在学习上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能把作业完成好,而且经过努力后,成绩也会得到提高。同学们都相信他吗?同学更加起劲地用掌声鼓励他。李闯激动得脸都红了,此时的他上进心和自尊心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从此,他不写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作业写得也越来越认真了。尽管他有时还有反复,但总的来说是进步了。
3、有时也不用直接鼓励。幽默一点,婉转一点,孩子同样能感受到你的赏识。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将家里的挂钟仔细擦拭干净后,爸爸回来说的那句看似无意确是赞赏的话:谁给咱家买了一个新挂钟?
记得当时我很得意,以后也很愿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4、重视非言语的运用,如目光、表情、姿态、动作等。事实上,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同的态度,孩子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例如:目光的运用。家长用柔和、热诚的目光看着孩子,也是一种鼓励。对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起到促进的作用。孩子尽力做了,家长用微笑的表情,赞许的目光“奖赏”孩子;表现不好,家长可以用爱护的目光鼓励孩子,已突破疏远的感觉。
也可以利用手势语言鼓励孩子。手掌的力量会使用的人有权威,并对人有一种默默的控制力。鼓励他做某事时,手心向上,手向前伸,表示诚恳,欢迎之意。无论做的好与不好,正确与否适时地轻拍孩子肩膀,以示对孩子的鼓励和信任。
第三,要尊重个性差异。
我们必须承认在身心发展上孩子既有年龄表现出的特殊规律,又有个性间的差异,对一些能力差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