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偏爱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9日 20:47:08 


刚出生的婴儿似乎整天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一天一天不断地长胖长大。大多数的人认为新生儿对周围的世界是茫茫然,一无所知的。就在本世纪初,医生们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是既盲又聋,而且要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体”。可在实际生活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看着刚出生的宝宝总是忍不住满心欢喜,时不时拿着摇摇铃或颜色鲜艳的玩具去逗引他们,看到宝宝的视线转向并跟随着他们手中的玩具或是注视着他们的脸,认为宝宝能够看到东西了。这是否能说明婴儿一出生就有了一些视觉活动?婴儿的这种跟随和注视是否有规律可循?他们有时眼开眼闭,有时凝神注视,究竟在看些什么呢?

许多研究者想揭开这个秘密,但是婴儿很大一部分时间在睡觉,醒着的时候也总是东望西望,不知在瞧着什么;大人拿着玩具逗引他,似乎也是凭着他的兴趣而有所反应,怎样才能判断婴儿究竟喜欢看什么样的东西呢?

为此,心理学家范兹(R.L.Fantzs)曾特意带着许多有趣的玩具到医院,等候婴儿醒来去逗引他们,试图观察他们的反应,记录他们注视玩具的时间。婴儿的反应虽然好像有了些目的性,但范兹在逗引他们是很难及时记录下婴儿注视的时间,而且总是无法判断婴儿究竟是喜欢他带的玩具还是对他那些可笑的表情感兴趣。他回去后冥思苦想了很久,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法。一天,他又从医院一路走回来,低着头陷入沉思中,想着如何才能分辨婴儿注视的物体和时间。忽然,身后“啪”的一声响,把他从沉思中惊醒,原来是一位园艺工人爬在长长的梯子上整理屋顶花园时不小心敲碎了一盆花。此时此刻,他的脑中突然闪现了一幅实验的场景:观察者在屋顶观察婴儿,并记录婴儿各种反应的时间,婴儿的跟随、注视情况也能排除许多无关因素的影响。回到家后,范兹根据他的设想特地设计了一间特殊的“观察小屋”,让婴儿躺在小床上,小床放置的位置使婴儿的眼睛可以看到挂在头顶上方的物体。随后,范兹在“小屋”的顶部开了一个小孔,这样他可以在“小屋”的顶部通过窥测孔观察婴儿的各种反应。他还可以不断更换屋顶悬挂的物体,仔细观察婴儿对物体的注视情况,并以秒表记录婴儿注视物体所花的时间。例如,把两各同样的三角形挂在婴儿头部面前30厘米和上方30厘米的地方,范兹通过小孔发现婴儿对两个三角形注视的时间是相等的。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小屋,范兹对婴儿的视觉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范兹假定,看同样的两个物体需花同样长的时间,看不同的物体所花的时间就不同。这样就可以从婴儿注视两样不同的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同来判断婴儿早期能否辨别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婴儿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

刚开始实验时,范兹给出生8周的婴儿看一张靶心图和一张横条图,通过记录发现婴儿注视两张图的时间明显不同,婴儿在注视靶心图时花费了更长的时间。范兹认为,这说明婴儿更喜欢看靶心图。接着,实验又作了改进,给婴儿看的材料更丰富,实验的对象更小,有的仅出生5天就参加了实验。实验中,他给1-15周大的婴儿看几对不同的图片,每对图片在形状和复杂程度上都有所不同。这些图片有:线条图和靶心图;棋盘图和正方形图;交叉十字和圆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插图1)。记录1分钟内婴儿对不同图形注视的时间,他发现婴儿对每对图片的注视时间有显著的差异。线条图和靶心图这对图片最为复杂,婴儿注视的时间最长,几乎达到20秒,而对以后几对稍为简单的图形注视时间较短。说明婴儿对不同物体的形状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