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偶然出现栏”画勾。③如果此特征或表现被充分掌握并持续发展,已成为孩子的常态,就要在“始终出现栏”画勾。如果是老师评估,还要求具体描述孩子的表现——填写此表的依据是对日常游戏和活动的观察。需要时可以设置特别的“考察情景”以便观察孩子的表现。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他们列出的项目非常翔实。其意图就是为了帮助教师在各个领域观察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发展变化,并以此作为工具,让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明白孩子的个别需要,来计划孩子下一步的教育目标和发展体验。
幼儿园的这种举措对初为人父母者起到了辅导、培训的作用。
此表就像一个幼儿教育纲领一样,便于父母估量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根据孩子的特征和表现来丈量自己,看看家长们为幼儿提供了多少发展良机,有没有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美国家长会配合幼儿园做如下的工作:
一、首先帮助幼儿渡过入园关。新入园的孩子会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表现得紧张、害怕和缺乏安全感,从而更加依恋自己的亲人。这时,家长就要想方设法缓解孩子这种心理。入园前,家长应常与孩子谈论幼儿园的情况,让幼儿对新环境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还会带幼儿一起购置入园时必须的用品,以轻松的语调鼓励幼儿做好心理准备。然后,他们会让孩子学会遵守一些规则,比如按时就寝、按时用餐,养成良好习惯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入园后,美国家长会准时接送孩子。假如孩子不停地哭泣,不愿家长离开,他们亦不会责骂孩子,而是尽量安抚,说明爸妈明白孩子的感受,并告诉他,父母的离开仅仅是暂时的,老师也会同样地爱他。纵使自己有舍不得的感觉,也不让幼儿知道,以免孩子更加依恋自己。对初入园的孩子,他们忌讳急切地追问园内的活动情况和孩子完成学业的情况,以免幼儿感觉到压力和负担。
二、孩子渡过入园关之后,对幼儿园发生的一切表现出了兴趣,当父母的要认真听他们讲话。比如:他叙述幼儿园要买一只小动物,要孩子们民主讨论买什么好。父母就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浓厚兴趣,问问他:“你主张买什么?”过几天还要再问问孩子到底买了什么。如果买的刚巧是孩子提议买的蜥蜴,就要对他表示祝贺,并要以此为话题,经常问问他那只蜥蜴吃什么,长得怎样等。与孩子时常对话不仅能发展他的语言表述能力,而且会增强亲人间的情谊。如果大人听不进孩子的话,小孩也就渐渐不讲了,两代人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三、孩子带回图画或简单制作,要表示关注,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他的握笔姿势不对,要及时纠正。
四、让孩子“充分体验”,促其自立。现代社会,不能自立的小孩在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减少。比如在玩具缺乏的年代,儿童将身边的东西无意中转化为玩具(骑个小凳子当木马,树上系了绳子荡秋千,脚踩铁锨做高跷),这一过程本身就融入了技巧和创造性思维,也可以看做儿童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现在的美国,各种玩具应有尽有,集声、光、电于一身的高智能玩具处处可见,真正体现儿童的劳动和参与的却很少。这种玩具的负面效应正引起儿童心理专家的重视。因此,美国的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去观察、体验和思考。比如:进入电梯间让儿童摁电钮,购物时让儿童选自己喜欢的食品或健身器械。有时,孩子玩腻的玩具,家长还鼓励他自己去卖掉。
五、鼓励孩子交朋友,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本领,并在与人交往中学习对话、辩论和议论,积极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慢慢掌握社会原则。
六、节假日时带子女到外面游玩,通过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
七、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早上起来问“Good morning”,睡前要彼此说“Good night”。通过打招呼能温暖人的心情,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八、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