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特别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各国都强调学前阶段是儿童身体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有健康的身体。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6JL童权利公约》,确立了世界范围内涉及儿童四个方面的权利即生存、发展、保护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的准则。l990年9月29—30日,世界各国首脑聚会于纽约联合国总部,讨论有关保护世界绝大多数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原则。为了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各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美国要求学前机构在各项活动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健康;英国在幼儿学校中对幼儿实行免费医疗;苏联在1976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中,增加了体育课的教学时数,制定了提高儿童运动积极性的措施,制定了儿童入学前应该达到的身体发育标准和体育锻炼标准。在1990年颁布的《学前教育改革构想》中,又明确提出应“保护和增强儿童的健康”,主张保健工作应贯穿在学前教育机构的整个儿童生活组织、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组织以及儿童的各种活动中。虽然这个《学前教育改革构想》并未实施,但它仍然对俄罗斯等由苏联分离出去的国家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1994年由俄联邦教育部发布的《学前教育标准草案》,在相当程度上是《学前教育构想》的延续和发展。
二、学前教育机构形式多种多样
法国为了使儿童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创办了一种称之为“温和过渡的形式”试验性机构,收托16个月到5岁的儿童,每天活动两个半小时,主要是游戏、画画、读书、玩水等。此外还有儿童“假期中心”和“休息中心”,每期20一25天,白天收4—6岁的儿童,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组织各项活动。还有微型托儿所,是在新建的公寓中留出部分房屋,收托lo一12个3岁以下的儿童,以解决就近入托问题。看来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在朝着规模小型化、活动多样化、组织灵活化、教育个人化、环境家庭化的方向进行实验研究。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更是多种多样。近些年来它兴办了很多“随接随送中心”“普通教育团”“临时教育室”“蹦蹦跳跳室”“小家伙团”“游戏照顾中心”“美国儿童中心”“双亲指导中心”“父子中心”,等等,多属保育学校的机构。60年代初期,英国民间一些有识之士在一些大城市和手工业地区设立简易幼儿园,名为“学前游戏小组”,这种游戏小组设在地区公用房间、学校空余教室或教堂中,由儿童的家长(主要是母亲)准备许多玩具、图书、磁带等,儿童定时前去玩耍,还可将游戏小组的玩具、图书等借回家去玩一两周。小组一般每周开放2—3次,每次2—3小时。目前,这种学前游戏小组的活动形式不仅得到了英国官方的支持,而且还被世界学前教育组织评价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学前教育机构形式。德国还有上午幼儿园。家长上午把孩子送去,中午接回孩子。进这种幼儿园的孩子的母亲一般都没有工作,儿童入园是为入小学作准备。此外还有特殊幼儿园、大众幼儿园、学校幼儿园等。
三、学前教育机构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悬殊
在幼儿园的设置分布方面,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例如,日本的冲绳、东京等城市的幼儿园,发展较快,而高知、长野、新泻等县发展就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