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心理学理论与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3日 14:35:11 


(接上篇)

  三、教育和心理学理论与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

  课程的设计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实际运行过程,但同时也需要理论的指导,课程发展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发展也是如此。从世界范围内的学前教育课程发展情况来看,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其中,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人文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对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影响更大,并响应地形成了行为主义课程、人文主义课程和结构主义课程。

  (一)行为主义理论与行为主义课程行为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J.B.Wtson)提倡,在20世纪初期逐渐得到重视。行为主义分古典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的古典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与其他动物一样,均遵循着相同的行为法则,这些行为是可以观察和控制的。他们把人的意识和精神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用简单的动物行为研究的结果来解释人的行为。但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赫尔(C.L.Hull)、(E.C.Tolman)等人,不再坚持行为只限于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反应,也不再坚持刺激和反应之间关系的建立是唯一的行为建立和改变的过程,而是把行为动机和认知的研究与行为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行为主义研究的新领域。后人将之称为新行为主义。当代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B.F.Skinner)和班杜拉(A.Bandura)。其中,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学派被称为行为分析学派,而班杜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学派被称为社会学习学派。这两个学派的理论有些不同,从而对课程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行为分析学派的观点基于两个基本假定:一是,行为是有机体对环境的操作反应。斯金纳继承发展了古典行为主义理论,把行为分成反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种,认为前者需要刺激,而后者不需要刺激。行为不只是遗传的结果,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新的行为是由学习而来。二是,行为具有法则性,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斯金纳建立了自己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行为由刺激引起,对反应进行强化,则可以使某种行为继续出现;人的行为由学习而来,也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行为分为外显示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行为可控制测量,内隐行为不可控制和测量;研究分析行为主义理论,对于课程建设与发展,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课程目标的制订要明确、具体,而且要可控制和测量。

  (2)课程实施过程应有序,循序渐进。

  (3)课程的设计要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充分照顾儿童的个性特征。

  (4)在教学上,要重视个别化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学技巧、能力与教学效率,正确运用条件控制和强化原理,改变和调节儿童的行为,加强儿童学习行为的管理。

  同样,社会学习理论也为我们设计学前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可以更新我们的幼儿学习观念,使我们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

  (1)课程内容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如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概念法则的学习能力,序列概念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2)重视每一个幼儿的特质,并注意幼儿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3)幼儿的学习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和观察进行。

  (4)示范和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必须重视选择榜样行为的性质以及呈现的方式;(5)幼儿经过学习可以促进自己的成熟。

  (6)观察和示范可以启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7)教师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8)必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