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这源于他们大脑发育的偏差。适当地对孩子做一些感觉统合训练,如爬、荡秋千、走平衡木、跳绳,这些简单易行的活动都可以在家中进行,对改善其反应迟钝和动作不协调有一定的好处。
绝大多数孤独症孩子自我封闭,拒绝任何新东西、新变化,缺乏主动性,但对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执著。因此,爸爸妈妈要善于发现并捕捉到孩子的兴奋点,对他感兴趣的事情给予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如果孩子喜欢反复玩水,妈妈不妨为他准备热水、冷水、温水,和他一起细细地感知;了解水蒸气、水、冰几种不同的水的形态;借助打开水龙头的角度不同,让他体验水流大小的变化;准备一些瓶瓶罐罐,洗澡的时候任孩子将水从一个瓶子倒到另一个瓶子,感知容量的多少;把装有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水面上,让他明白什么是沉什么是浮……假如孩子对音乐、绘画或机械很投入,爸爸妈妈最好能为他创造一个氛围,把与之有关的信息搜集起来,讲给孩子听、和他动手做。以此为突破口,把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其他信息及时传达给孩子,借助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消磨他们身上某些刻板的行为模式。
爱心提示:
早期营养到位:生命早期充足的营养保证,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吃得到位,是健康的保证。所以,如果发现孩子食欲不好,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其他相关的营养素。
及时补课:多大的孩子,身体、智力发育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一个大致的标准,父母应时常对照这个标准,发现孩子哪方面弱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爱心和亲情:孤独症孩子非常需要父母亲人的“情感支持”,他们的耐心、理解、宽容和人文关怀,是孩子病情好转的前提。
不过早定性:孩子有一些异常表现,但父母四处求医,就是求证不出孩子到底是不是得了孤独症。这时父母怎么办?明智的做法是不给孩子定性,把他们作为正常孩子来看待,给予相应的教育,朝着正常的方向引导。同时降低自己的标准,送孩子进普通的幼儿园,为了不给孩子“不如别人”的感觉,父母可尝试把4岁的孩子放在3岁孩子中间、3岁的孩子放在两岁的孩子中间,让他和自己起点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不给他造成太大的精神压力。
(陈若葵/文 法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