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屁股,真的摸不得吗(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7日 23:35:06 

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须知,孩子是有羞耻心的,有羞耻心是一件好事。孟子说过:“耻之于人大焉,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父母若动起手来,孩子会感到反正脸面已经丢尽,羞耻心不复存在,于是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这岂不是走上我们主观愿望的反面吗?

   在对女儿的教育中,我感到棍棒教育很伤她的心。我常常看到,在棒子下屈服的是她的表面,而她的内心是反抗的。这样的心理促使她做事效率大幅度下降,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逐渐淡薄。但是,如果通过与她交流,做到父母与孩子之间彼此心灵沟通,并让孩子通过实践体验,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效果却是极佳的。

   蔡琳萍 上海嘉定区新成路小学

   当然,如果孩子不听话,根据情节轻重加以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由于孩子年纪尚小,不能预见做错事的后果,这时父母就需要执行一些惩罚,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事会在人的一生中产生不良的后果,但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适度惩戒和教育并举

  打孩子对不对?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不对!然而孩子是各不相同的,我认为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会更有效果。以我简短的“为人母”的经历,我认为:并不能绝对地用“打”或者“不打”来简单地判断事情的“是”与“非”,而应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因为年龄的关系,孩子的认知、辨别、判断、心理等种种水平都处于低级阶段,所以犯错也是正常的、难免的。所以,当我的孩子犯错了,一般都是以教育为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谈话、说理、故事……当所犯错误比较严重,诸如涉及道德品质等方面时,我是不会手软的。不过我尽量注意:不在公共场所“打”他——以免他当众耍赖;不在客人面前“打”他——以免损伤他的自尊心;不在长辈面前“打”他——以免长辈袒护他。

   教育孩子仅用武力肯定不行。因此,当 “打”好了,孩子也哭够了,在他的情绪稳定后我一定会找他谈话,我们一起回忆事情的经过,帮助他找到事情的症结,让他知道妈妈“打”他的原因,用我的经验、知识以及社会伦理来暗示他今后类似事情的解决方法。

   英国上院以250票对75票压倒多数否定了一项完全禁止父母体罚孩子的修正案,并通过一项折衷案,允许父母关起门来给子女适度体罚。看来,许多国家对于打孩子的问题也存在争议;但多数人的否决和折衷案的通过也说明,适度的体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惩诫方法,绝对不施体罚,在有的时候,在有些孩子身上是行不通的。

   张和平 上海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高级教师 从事德育工作24年   打孩子是低层次的教育

  为了教育孩子而打孩子的行为,无论从教育的方法,还是从教育的效果看,都只能算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

   有的家长认为年龄小的孩子缺乏思维能力,打孩子见效快,能立竿见影。但仔细一分析,效果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好。其一,孩子的认知水平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在武力之下,出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更多的是想如何避开惩罚,而不会去想事件中的道理;其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在打孩子时家长往往面露凶色,行事暴燥、专横武断,家庭气氛紧张,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失去童真,冷漠,脾气爆燥,易产生逆反心理等;其三,不利于孩子的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孩子诚实品德的发展,经常挨打的孩子往往喜欢说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常挨打的孩子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误解,缺乏民主意识和交往能力。

   因此,打孩子只能算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教育的方法很多,何必选此下策呢?

  赵明珠 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

  两者并用,但要把握好“度”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