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幼儿教育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7日 20:46:02 

 

一、全盘否定党和政府的幼儿教育路线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公布,幼儿教育界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风暴。
  有关幼儿教育的大、小字报,将主要矛头对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幼教路线,甚至将它批判为“一条极力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教育路线的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如:解放妇女劳动力和教育幼儿的双重任务被批判为“脱离阶级斗争,单纯以生产为中心”;建国初期学习苏联幼教理论被批判为“大肆吹捧、贩卖修正主义货色”;成立于老解放区的六一幼儿院被批判为“培养特殊阶层的、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黑样板”;整顿、巩固、提高公社幼儿园被批判为“强调物质设备,鼓吹业务精神,吹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等等。

二、幼儿教育的政治化和阶级斗争化

  1966年3月5日,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发出在教育战线上掀起一个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新高潮的通知,要求学校、教师“以政治统帅业务”,“狠抓教育战线上的阶级斗争”。幼儿园教育工作也突出了“政治”和“阶级斗争”。
  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被批判为“忽视德育”。科学的体育内容被扣上“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帽子,取而代之的是违反科学的近乎愚昧的措施。
  幼儿园德育的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性集中体现在幼儿参与成人的阶级斗争活动。例如,幼儿园增设了“政治课”,主要教材是“毛主席语录”、“评法批儒材料”等。至于文明礼貌、互助友爱、五爱教育等均被排斥于德育内容之外。
  由于将认识环境和发展智力均作为智育第一进行批判,加之《人民日报》等报刊对《园丁之歌》的围剿,原有儿歌、故事、童话等文艺作品均被视为封、资、修的糟粕,幼儿园已无智育可言。
    至于美育,则更被视为是追求美的资产阶级思想而砍掉。

三、幼儿教育机构横道摧残

  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长期积累形成的幼教管理制度,被视为“管、卡、压的手段”遭到批判;教师和保育员的合理分工,被扣上“资产阶级法权”的帽子而取消,国内各类工作由全体教职工轮流担任;又红又专的园长和教师成了“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遭专政,政治和专业条件并不强的工作人员获取幼儿园的领导权。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停办,全国当时只剩下一所浙江幼儿师范学校,该校在经过了“停课闹革命”后,至70年代初才开始举办短期培训班。幼儿园十多年中断了师资来源,各级幼教行政单位被撤销,一些幼儿园被解散,一些幼儿园的房屋、场地被挤占。

四、幼儿教育生机缓慢回升

  十年浩劫使我国幼儿教育事业遭到空前灾难。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有的地区在重重困难之中,仍然本着对幼教事业的忠诚,坚持着正确的办园道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优生优育同幼儿教育事业联系了起来,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回升。1975年,卫生部妇幼局在江苏省如东县召开了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幼儿教育座谈会。此后,江苏省乃至全国推广了如东县三项工作一齐抓的工作经验。江苏省委宣传部并通知南京师范学院幼教系教师赴如东县辅导和培训幼教师资。有的地方逐渐恢复或重建幼儿师范学校,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在1975年恢复。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