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父母丧失了权威,那么,民主也将无从谈起。
“权力”可以因父母的强大而成立,更多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威信”却需要孩子赋予,是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权力”,是亲子互动的结果。
小阿姨最得意的是,她当年对孩子特别“凶”,而现在她的儿子却是出了名的孝顺,和她亲密的很,常常会陪她聊天、逛街。据说,小阿姨练就了一身“鞋底武艺”,知道什么样的鞋打在孩子的屁股上管用,怎样下手会事半功倍。
我不觉奇怪起来,问:“小阿姨,你怎么不怕把儿子打得不亲了呢?现在,好多孩子不要说打了,就连一些重话都说不得,还离家出走呢?!”小阿姨笑笑说:“这就是本事了,我可不是瞎打的,而且我也不会老打,该出手时才出手……我宠孩子也是出了名的……”
这话不假,小阿姨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很一般,可是对孩子却是出奇的“大方”,用大阿姨的话就是“75元一支的冰淇淋也舍得买”。小阿姨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她的育儿之道:“养孩子嘛,就是要让孩子享福,吃好、穿好是最基本的了,然后就是教他懂道理,让他以后也享福……”
小阿姨读书不多,没有太多的理论提炼,但从她的话里,我却读到了“权威”两字,即“权力与威信”。小阿姨在她儿子的心目中绝对是一个有威信和权力的人,她不仅是儿子的衣食父母,更是行为督导;她舍得爱孩子,也舍得管教孩子。
今天,我们不再提倡“打孩子”,但“父母权威”还需要吗?您有没有想做个“权威型父母”呢?
下面就先来测测你的“权威性”吧——
你的“权威”测验
你是否明确地对孩子提出过行为要求,譬如:“坐下来吃饭”?
你是否经常坚持自己对孩子的行为要求?
你对孩子的行为是否做出过适当的限制,譬如:“一次只能拿1、件玩具”?
你对孩子是否设立过行为目标,譬如:“岁要能自己解裤子坐便盆,3岁要能自己吃饭等等”?
你是否总是要求孩子努力去达到这些目标?
如果孩子违反了合理的行为要求时,你是否总是会做出限制性反应,譬如:拿走玩具或者暂时离开孩子?
你是否会努力争取全家人在育儿方法上保持基本一致?
当孩子违反基本要求时,你是否能不顾家里其他人的护短而坚持给以“教训”?
你在管教孩子时,是否总是能坚持原则而尽可能避免感情用事?
你对孩子是否总是能说话算数?
你是否总是能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
你是否经常能留意到孩子对你的需要?
你是否经常用行动表达你对孩子的爱,譬如:哺乳、抚触、微笑、聊天、玩耍……?
你是否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并能给以宽容的接纳?
你是否会耐心地陪孩子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