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则。虽然有“打”,但是,小阿姨更有“爱”,所以,孩子没有被“打跑”。而那些将孩子“打跑”的父母,要么是“只会打孩子、不会爱孩子”的,要么是“一直无条件地爱孩子,后来忍无可忍突然变成了暴君”的。
“权威”自评
让我们回到前面出的0道题目上,也许你已经发现:前10题问的都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而后10题则是“父母对孩子要求的反应”。
是的,“权威”不是单向的, “权威即权力与威信”。“权力”可以因父母的强大而成立,更多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但“威信”却需要孩子赋予,是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权力”,而这恰恰是亲子互动的结果,也正是那40题的综合。
请一定记住:如果你只有权力而无威信,那顶多算一个“暴君”,孩子迟早是要革命的。
好了,如果你已经分别计算好了前10题和后10题,那么就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吧——
您是哪一种父母呢?
“权威型”父母——“高要求、高反应”:这类父母不但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与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也表现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足够的关爱,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励孩子自我成长。简而言之,这类父母对孩子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关爱”。
“专制型”父母——“高要求、低反应”:这类父母就是典型的“暴君”,只一味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却不理会孩子的要求与需要。如果孩子有什么不顺他们的意,他们就可能非常粗暴,是绝对“成人中心”的养育方法。这也正是容易和“权威型”混淆的那一种。
“溺爱型”父母——“低要求、高反应”:这类父母不用多说,现在肯定是随处可见,总是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