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攀比?(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3日 21:48:21 

智力投资”就好比是做一门稳赚不亏的买卖,投入越多,将来的产出就越大。
  点评:对孩子教育投入上的攀比,是家长们在育儿过程中攀比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兴趣班、特长班正是这种攀比的直接原因和后果。而各种贵族学校、贵族幼儿园、准贵族班的开办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教育、舍得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投资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一味的攀比,则是对重视早教的曲解。造成攀比的原因主要是家长们缺乏正确的育儿思想,无法对教育孩子的目标及方式等作恰当的定位,所以只好随大流;同时,部分家长急功近利,有的甚至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仅仅等同于金钱的投入,认为只要多花钱孩子就能成才,而忽略了孩子成才所必备的其他因素,比如父母的关心和引导等等。
  镜头回放三:笑笑4岁半了,是个可爱的宝宝。那天,妈妈和笑笑在公园里遇到了老同学,笑笑叫她“李阿姨”。李阿姨正好也带着自己刚满4岁的女儿晴晴,两人自然而然将话题落到了孩子身上。“晴晴,讲个故事给阿姨和小哥哥听听!”李阿姨笑咪咪地对晴晴说。晴晴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晴晴出色的表演引得许多路人忍不住停下来观看,还有些人为晴晴鼓掌加油呢。晴晴的故事终于讲完了,笑笑妈对笑笑说:“你也唱首歌给阿姨和妹妹听听吧!”看着妈妈使劲鼓励他的样子,笑笑只好唱了起来,可才唱了一句,就忘了下面的歌词,笑笑不好意思的样子引得路人一阵大笑。笑笑妈满脸通红,讪讪地和晴晴妈打了一个招呼,领着笑笑离开了。
  笑笑妈(产科医生):笑笑今天真是让我丢尽了脸,回来就被我狠狠打了一顿。晴晴比他还小半岁呢,可人家讲故事头头是道,而他连一首歌也唱不好,整天就知道吃和玩!想当年我和晴晴妈做同学的时候,我可是每一样都比她强!现在我的孩子却比人家的孩子差了许多,这叫我的脸往哪里搁呢?我现在都有些怕见晴晴妈了,唉,谁叫自己生的孩子不争气呢?!
  点评: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是又一重要的“攀比”形式。有时候,这种攀比是将自己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较,家长会感到惭愧,然后回家“扬鞭奋蹄”;有时候,也可以是将自己孩子的长处与其他孩子的短处相比较的情况,家长会替孩子骄傲,甚至延伸出虚荣心。
  在许多家长眼里,孩子本身是没有意志的,他们仅仅是爸爸妈妈可以任意操纵的小木偶;还有一些家长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孩子从一出生开始,他们便肩负着实现父母们未曾实现的理想和张扬父母个性的使命。因此,当以上两类家长遇到其他孩子时,他们总会忍不住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一番比较。这种攀比实质上是缘于家长自身的虚荣心和好胜心。
  谁在为家长的攀比付出代价?
  育儿生活中的攀比是家长们的事,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攀比,家长都得为此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家长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但是,许多父母未曾想到的是,真正付出的代价的却是处在攀比中的孩子们。
  代价之一:小小的人儿学会了攀比。
  远的不说,就说在幼儿园里,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家长往往对孩子之间的攀比感到既无奈又不解,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么一丁点儿的孩子竟然也学会比吃、比穿、比谁家电子琴的牌子好!其实,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妈妈们在攀比,在谈论,孩子当然很快就学会了。
  为什么&怎么办: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当家长们在较着劲儿“比赛”的时候,就为孩子作了“最好”示范。所以,“孩子面前谨言慎行”,一点没错。
  代价之二:孩子的自信心在攀比中失落。
  直截了当地拿孩子互相比较,往往会使在攀比中“落败”一方的孩子受到诸如被家长责难、被同伴嘲弄等不公平待遇,必然会使孩子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