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另一极端,由反抗父母起步,闹不好会形成反社会人格,如断线的风筝无所规范。
四是过度期望
许多父母对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强迫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去学这学那。结果,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有的还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望子成龙”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这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成得了“龙”的,不能过分苛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有个孩子期末考试后高高兴兴跑回家:"妈妈,老师说我考了第四名。瞧,奖状!"谁料妈妈却没有面露喜色,冷冷地说:“这还高兴?还没进前三名呢。怎么不考个第一回来?”这样的镜头在现实中太多了。近几年见诸报端的一幕幕家教悲剧,为我们一再敲响警钟--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害莫大焉!且不说会造成摧毁一个稚嫩的生命这种极端的后果,仅就给孩子带来的心灵隐患也是可怕的:有的孩子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时时绷紧一根神经;有的孩子砸碎希望,干脆逃学旷课混下去。
五是过分处罚
奖与罚,都是需要的。问题在于,罚而至于打骂,就会适得其反。打骂的结果往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限制了孩子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个性和行为的改变,使有的孩子变得懦弱、胆小,有的则变得固执、蛮横。
怎样谨防“过度教育”
怎样才能谨防“过度教育”呢?最根本的是转变“教子观”,以科学的观念引导家教实践。
把孩子教育成独立的人
别把孩子总看成父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服"一体感",确立家教的目的应是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这样,需要的过分满足、活动的过分干涉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孩子也就能早日迎接独立的生活。
把孩子教育成自由的人
成为自由的人,应该是发展的一个高境界。我们应该还给孩子自由,给他们自由地接触生活、应付生活的机会和权利,放开他们的手脚。这样,也就不会再过多干涉孩子的活动,从而可以教会孩子用自己的脑想事,用自己的手做事,用自己的脚走路,在生活的磨炼中真正获得自由。
把孩子教育成独特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人,这如同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应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能力特长,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这样的观点,也就不至于搞过强的智力刺激,也就不至于一窝蜂地教孩子学钢琴、学画画,也就不至于都来挤兑孩子考试拿第一。
把孩子教育成平常的人
您别不高兴,我们都得承认,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座珠峰,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只能是平常人。平常但不平庸,群星也熠熠生辉,群山也勃勃向上,平常人个个都有所作为,顶起一片世界。这样,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就可以免去过高的目标期望给孩子心灵带来的创伤,可以让一幕幕家教悲剧不再重演。
把孩子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