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致“亲子隔阂”——(肖珊•园长)
我们幼儿园里有些小孩,从小就是由爷爷奶奶那一辈父母带大的。老人对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和孩子的户外体育锻炼大多持消极态度,让孩子成天在家里转。回到幼儿园,这些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特别明显。此外,“隔代教育”容易导致亲子“隔阂”,不利于父母与孩子感情的培养。
隔代教育的许多优点被大大忽视了(阳阳•私企员工)
一夜之间,许多人都来指责隔代教育。恨不能将所有教育的恶果都归到它身上,而隔代教育的许多优点被大大忽视了。现在许多老年人被社会彻底解放,可以安享天年。老来无事的他们,在心理上需要孩子,也大都愿意带孩子,比起年轻的父母们,老人对孩子的抚养教育更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老人的教育偏向感性——(郝佳•初中教师)
我的孩子6岁了。我和婆婆的关系很好,起先我也没觉得让婆婆带孩子有什么不好。现在仔细一检讨,还真有一些问题。我想,我和婆婆不同之处就在于,我偏重理性和现实,她偏重感性而不切实际。比如,我让孩子学钢琴,孩子也愿意。但有时候学累了就调皮。这时,我的做法是严格要求他,而婆婆就找各种好笑的借口替他开脱。
孩子性格缺陷多——(袁爱玲•学前教育博士)
一般来讲,祖辈们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往往只懂得对孩子纵容溺爱,对孩子的生活实行“全方位服务”。在由老人搭建的“温室”里生活的孩子,久而久之便形成任性脆弱、缺乏独立性、专横跋扈、生活意志薄弱等弱点。
教育需要一致性——(珊珊•主编)
我觉得,隔代教育本身可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隔代教育和家长教育之间没有衔接好,出现了不一致性,让孩子无所适从。比如,同一件事情,父母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做,而爷爷奶奶告诉孩子不应该这样做,再有外公外婆又教给孩子另外的处理办法。如此,孩子真不知听谁的好了。隔代教育本没有多少错,错就错在一个大家庭里围绕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退一步讲,即使不是隔代教育,就父母教育而言,夫妻俩如果不能经常沟通的话,两人教育方法不统一,教育出来的孩子一样是有很大缺陷的。
本末倒置当“孙子”——(赵忠心•北师大家庭教育专家)
在抚养教育孙辈的观念上,祖辈与父辈之间存在着差异,以致出现祖父母出力不讨好的局面。有的老人,在妻子儿女面前“威严十足”,对孙辈则“俯首贴耳”,有求必应,无求也应,为孙辈做事就像得到“上司”的重用,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这种有了孙子当“孙子”的现象的确不少见。其实,对孙辈的照顾大可不必做牛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