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孩子的画(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31日 10:38:08 

但还是哭。父亲又说:"你再哭,公安局来人抓你了!"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这时母亲走地来做一个打针的姿势说:"你再哭我就给你打针。"孩子抱成一团,不哭了。我想,孩子虽然不哭了,但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目前,类似这种情况在家庭是屡见不鲜的。  

 

  孩子是最相信大人说的话的,他们受以恐吓后,只知道害怕,而不知道为什么可怕,这种害怕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极为不利,而且使他们对外界产生错误认识。因为用以恐吓孩子的某些东西都是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如鬼)和虽然可怕但在生活中对孩子根本构不成威胁、危害的东西(如狼、老虎等)。事实上任何东西一经歪曲形象后都可以用来恐吓无知的孩子。  

 

  恐吓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哭闹时,大人应耐心、和蔼地劝解,以缓和孩子的激动情绪,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对大人提出的新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自然地终止哭闹。至于孩子睡眠、吃饭、穿衣等问题,大人要用讲故事、表扬、鼓励等方式启发诱导孩子重视大人的要求,切忌使用恐吓的方法。一旦孩子已经形成了这种害怕心理,家长应及早停止这些作法,并通过讲述科学道理、实际示范和让孩子实际观察,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启发或鼓励。这样,孩子的害怕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此外,孩子感觉到了客观上实际存在的威胁、压力,当孩子无力对付时,也会产生害怕心理。一般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往往有这种心理。例如,迟到了不敢进幼儿园,受大孩子威胁后不敢出门,怕危险而不敢过马路,等等。这种害怕心理光靠讲道理是难以消除的,应该教给孩子克服那些威胁的压力的方法(如动作要快,以免迟到),或改变客观状况(如处理好与其他孩子的关系,友好相处,消除大孩子对他的威胁)。而在这之前,大人应该承认这种害怕是有道理的。对于确实危险的事情或孩子难以适应的突然惊吓等,应给予保护,如带孩子走马路要注意红绿灯,雷雨交加时和孩子待在一起,向他们讲些科学道理等等。  

 

  当孩子处于害怕时,许多家长喜欢讲些空洞的说教。例如,"不要害怕"、"和妈妈在一起什么也不怕"。这些做法只会加深孩子的害怕心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大人也不要把孩子斥之为"胆小鬼",这种斥责不但不能使孩子变得勇敢,反而会使其产生自卑感。可以说,真正胆小鬼往往是骂出来的。因此防止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最重要的是不要恐吓孩子,同时帮助孩子消除来自客观环境的某些威胁和精神压力。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高志方 

 

  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这同其生理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幼儿的神经纤维髓鞘化未完善,神经兴奋强于抑制。幼儿的自控力差还同其受教育的环境有关,如果周围成人经常溺爱他、迁就他,任其所为,那么孩子必然失去自控力。  

 

  自我控制力是儿童意志发展的基础,坚强的意志是人才的必备条件。自我控制力特别差的儿童则过于任性、冲动,会影响人际关系和智能发展,造成性格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