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四原则(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31日 10:23:29 

反过来,你还可以再把自己设想成是孩子:心病没治愈,却要在别人的严控下干自己不愿干的事。感觉如何?家长的愿望大打折扣不说,孩子还痛苦。


现在很少有校方不主张紧跟、苦抓、严管,并美其名曰非粗放型管理。按理说孩子越来越大,自己能做好的事应越来越多。我们却相反,大有大学管理高中化、高中管理初中化、初中管理小学化的趋势。有人三十岁了,还要父母操心;这到底是教育的成功,还是教育的失败?紧跟、苦抓、严管的太多了,心的呵护就会减少;非粗放型管理带给我们的,是粗放型教育。

三,先观察,后教育。


有谁见过:某人骑车上街,半道车坏了,不问青红皂白,先是一顿暴打?


有谁不知道:孩子做错了事或考砸了,家长会打孩子(孩子们戏称之为“皮带炒肉丝”)?


不打自行车打孩子,为什么?


可能并没有人研究过这是为什么。但直觉告诉了每一个人:自行车是死的,它不能自我调整,;而孩子是活的,他会自我调整。打孩子干什么?就是要让他进行自我调整嘛。


打孩子能让孩子进行自我调整吗?能。孩子吃了苦头,害怕了,即使不情愿,仍会按你的意愿去做。


可,这和黑社会的手法有什么两样?你不承认也不成,这种教育方式的心理基础就是两个字——恐惧。


没有恐惧帮忙,它寸步难行;有了恐惧帮忙,它不值一文。


打孩子或许真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它留给孩子的,要么是胆小懦弱;要么是崇尚暴力,甚至有很强的暴力倾向。


如果你想这样教育孩子,不必了解他。打他还管他的感受吗?
一方面,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拯救了不少无能的家长,以致于他现在还在大言不惭地说:“我孩子就是我打出来的。”另一方面,孩子的“活”又让另一种家长大为苦恼。


这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我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我不让你干啥你就不能干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听话”;否则就是“不听话”。有的家长甚至因孩子没有在家长发出第一次指令时就及时予以回应而烦恼不已。专家也说是孩子磨蹭,为家长支招。


就此看来,生孩子不如买洗衣机。你看洗衣机多听话,你让干啥它干啥,只要没有质量问题,灵敏得很。


就此看来,人的进化该质疑:为什么要让孩子生出一个独立的脑,让他永远做父母的第三只手该多好。


这类家长看似不暴力。但精神上,比前一种还霸道。


如果你想这样教育孩子,也不必了解他。了解不了解,他都要执行呀。


如果你不想成为以上两种家长,就必须了解孩子。只有了解了孩子,你才能对症下药;只有了解了孩子,你才能避免无意识中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不了解情况就行动,等同于医生不诊断就下药。


我看了“串心连”的帖子。这个不该发生的事之所以发生了,根源在于,妈妈认定孩子不写作业是偷懒,并因她一再不听指挥而恼怒。如果凡不写作业都是因偷懒,这个世界就太简单了。至少“70大于90”不是偷懒。连妈妈自己都说,这是小儿科,为什么还要让我8岁的人翻来覆去地写。难道孩子的精力就这么不值钱,怎么消耗都可以?让侏儒踩着高跷走路是折磨,让姚明弯着腰走路恐怕也不是奖赏。

四,让孩子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我孩子刚学会走路那阵,见台阶就上。怕她摔了,就得拉着她。上上下下的,真烦人。渐渐的,我意识到她这样做原来是在练习上台阶,自己的心态也就一下子平静了,尽可能地配合她。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