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常常比惩罚更有效(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5月11日 21:34:54
>奖励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像。我们都知道,马戏团的动物就是被强化训练出来的。现在,人们通过巧妙运用奖励的方法,甚至教会动物去完成实际上应该由人类完成的高级技艺。在美国,一只鸽子学会了如何检查流水线上移动的半导体零件。它能仔细检查每一个经过眼前的零件,把有缺损的零件从传送带上叼衔出来,为此这只鸽子能够得到一小把麦子作为奖赏。这些成本低廉的麦子,就能保证这只勤劳的鸽子整天端坐车间,全神贯注地工作。
奖励无所不在。其实,我们整个社会都是建立在某种奖励强化的体系上。作为成年人,我们每天工作,在同末或者月末,获得工资报酬;勋章颁给勇敢的士兵;纪念奖杯给成功的人士。回报使负责任的努力变得值得,这就是成人世界运转的方式。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奖励的方法,可能他们把奖励看在了“溺爱”或者“贿赂”什么的。这跟我们的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东方人号称情感含蓄,称赞是不肯轻易出口的,怕表扬了会让孩子骄傲。这样做非常遗憾,我们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一种观念上的误解而被大大忽视了。想像一下,某一天,当爸爸下班回家,孩子帮爸爸把拖鞋拿过来。爸爸高兴地说:“哇!今天宝宝这么乖呀,把爸爸的拖鞋都拿好了。谢谢!”爸爸于是亲了亲他。第二天,当爸爸回家时,孩子又帮他把拖鞋拿过来了。宝宝偶尔拿拖鞋的行为,因为爸爸的称赞而被强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最好不要吝啬自己的称赞和奖励。当孩子自动做了某件事情,比如你洗盘子、倒垃圾,请给他们恰当的称赞,给我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这些鼓励对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非常有效。奖励就是那么神奇,远比惩罚和威胁更为有效。当然,随心所欲的奖励不会令你达到目的,很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要让奖励式的强化方法取得全部效果,必须遵守若干具体的原则。原则1:奖赏必须迅速给予父母经常会做一些长期性的许诺,这种奖赏的方法是错误的,很少能够取得成功。对一个9岁的孩子承诺,如果他今后努力学习,16岁时可以得到一辆汽车,这种奖励通常不会开花结果。对2、3年级的孩子许诺明年夏天去外婆家旅行,以换取他们今年1年的良好行为,他们根本不会受这种诱惑的影响而变得听话。如果玛莉7月份保持房间整洁的话,她在圣诞节会被奖励一个新的洋娃娃,这样做也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孩子既没有那份智力,也没有那么成熟,能够在心中日复一日地记住一个长期的目标。动物的实验证明,迅速给予奖品比迟给奖品有效得多。奖赏应该在行动发生后大约两秒钟内做出。如果有1块奶糖正等在终点的话,一只老鼠会更快认识迷宫中的道路,比过5秒钟以后再放糖要有效得多。虽然孩子们比动物能忍耐更长的时间,但是奖励的效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明显减弱。原则2:奖品不一定是物质的任何回报,如果一个人认为是值得争取的,都可以用来强化他的行为。对动物来说,最明显的奖励是那些能够满足它们生理需要的东西,但对人类来说,有着比生理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有时候精神上的奖励比物质奖励更为有效。例如,一些孩子更愿意得到一句真诚的赞美,尤其是大人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表示赞许。这常常比10美元的钞票更有激励的效果。许多孩子和成人一样,对别人想些什么和说些什么有着敏感的兴趣。因此,口头奖励常常成为对人类行为最强烈的激励力量。夸奖应该贯穿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全部。很多父母已经习惯于频繁使用“不要”这个词,一生中,他们会将上百万个“不要”强行塞进孩子的耳朵。其实,当孩子做出自己所期待的行为时,父母应该及时地奖励和夸奖孩子。原则3:奖励不能滥用在一些家庭里,父母会发现奖励失去了作用。他们抱怨说:“每次我的孩子做了我们要求的事情,我们总会奖励他,可为什么奖励越来越不灵了呢?”仔细想想,有没有家长滥用物质奖励的疑问值得我们注意。如果父母在孩子第做一件事情之后都给予物质奖励,很容易